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1年04月01日
泾河公安:精细化服务护航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董永军

  交通便捷秩序良好的物流环境,让生意人朱圣健最终决定将公司饲料中转仓库建在了西咸新区泾河新城高庄镇聂冯村,因为从这里去往关中任何一个养殖场,都可以快速抵达。“刚到这里不到一个月,已经开张了几单业务了!”3月25日,朱圣健高兴地说。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持续稳定的社会秩序成为泾河新城显著的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商,辖区各类重大民生项目纷纷落地开工,泾河两岸的经济流量逐年增大。对此,常年坚守在开发建设一线的公安泾河新城分局民警李刚深有体会。

  有点城中村感觉的聂冯村,位于泾河新城东南方向,是泾河新城的门户大村、消防大村、流动大村,仅村内长租流动人口就达7000人左右。这里既是泾河新城的门户,也是高庄镇的门户。由于多年形成的家具批发零售产业,这里汇聚了国内外多种品牌家具,仓储库房众多,成为消防重点预防区域。围绕家具产业链衍生的文化娱乐、餐饮宾馆、交通运输、建材装饰等各类市场经营主体达到数千家,全国各地的群众都有。加上周围的大型建设项目、重要旅游景点以及中小学校,这里成为泾河新城公安局党委保障顺利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性格耿直的民警何平,自穿上警服那天起,就一直守候在农村乡党身边,年复一年天天干着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民心”三深入,是他从警36年开展公安基础工作的心得体会,也是他从警以来坚守的初心使命。从纯农村工作一线到开发区一线前沿,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更加复杂了,何平服务当地群众的工作方式方法也跟着转变。与群众交流是服务群众的第一步,他经常告诉同事,用群众能接受的语言技巧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前提是要深入群众当中,对群众反映的事情多方调查取证。

  3月初,原点家具城一部分商户因利益关系与开发商发生合同纠纷,引发了数百人聚集,影响了当地交通和安全秩序。何平接到分局党委妥善处置的任务后,及时与双方了解事情缘由。原来,当初开发商把建好的商铺卖给了个人,为了统一管理规范市场运营秩序,开发商与每家商铺的所有权人经过协商,达成租赁协议,合同中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也保障了在正常经营环境下每个商铺所有权人的稳定利益。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原点整个家具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家具销售量的大幅下滑,直接影响到每个商铺所有权人的获利,因此部分商铺所有权人想不通,与开发商发生合同纠纷。

  何平与同事调查发现,受大环境影响,萎缩的家具销量和公司账务流水都没有问题,商铺权利人反映的收入降低也是事实,双方之间主要缺乏很好的沟通,调解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在分局的大力支持下,何平与同事积极同商铺所有权人代表和包租公司交流,针对每个代表提出的焦点问题,一一依法进行化解。最终,大家接受了何平的意见: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2020年,为维护新城社会秩序稳定和提升营商环境,泾河新城公安分局严厉打击高庄镇片区各类违法犯罪,先后破获“4·22”系列盗窃案16起,“7·19”系列盗窃案8起,为企业追回10万元被盗物资,及时化解家具城300余商户500余人的房租矛盾纠纷,有效消除化解乐华城各类安全隐患11起。

  女民警安军是一位藏族同胞,在泾河新城公安分局大家都亲切叫她“卓玛”,她除了户籍业务外,还身兼综合业务、文件归档、后勤保障、教育培训、警务内勤。不同于农村地区,开发区的户籍工作因征地拆迁,带来很多复杂情况。经过在户籍窗口几年摸索,“一看二问三交流”成了安军每次给群众办理户籍业务要走的流程。“一看”就是仔细察言观色,认真查验户籍相关证件是否合法有效,文字信息是否准确;“二问”就是用和蔼的语言询问每一位群众要办的事项,询问群众需要办理的事项是否合情合理合法;“三交流”就是通过与群众拉家常加深警民关系,同时在交流过程中掌握社情民意,在交流过程中发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2020年6月的一天,辖区村民张某来到户籍窗口,出示合法证件后,要求民警为其丈夫办理户口迁入业务。张某离异后带着一个孩子,其新婚的丈夫户籍是异地并且还带有两个孩子。按照法律规定,张某的请求符合法定程序,但是户籍迁入的背后隐藏着矛盾纠纷隐患,因为张某户籍所在的村庄面临着拆迁安置补偿。安军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刻招呼张某在自己办公室详细座谈,全面了解张某的家庭情况和村组现状,本着对张某今后生活质量认真负责的态度,安军通过普法宣传让张某明白,为丈夫办理落户不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与村组处理不好集体权益的合理划分,会给大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安军推心置腹的话,让张某感觉到自己为丈夫落户一事操之过急。最后,经过张某与村组的多方沟通,拿着村组的意见,张某愉快地完成了落户问题。安军的一席话换来一个朋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中。

  “现在,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仅仅是物质生活上的保障,还需要精神上的尊重和理解。”民警李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