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张志恒 王学民 范文涛)为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工作,2月7日,陕西省杨凌监狱会议室变身法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线上开庭审理了一起罪犯减刑案件。这是省杨凌监狱搬迁至杨凌后,第一次实质化审理减刑案件,也是落实两院两部《关于加强减刑、假释案件实质化审理的意见》,首次在网上开展案件审理。
该案由咸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樊国强担任审判长,市检察院检察官赵晖、袁博对庭审进行了全程监督,省杨凌监狱警察杜伦、张川平到庭参加。庭审通过法院网在全国进行直播,过程严谨、严肃、有序,画面、声音清晰流畅。
此次审理按照《意见》要求,不仅是通过相关减刑证明材料来查看罪犯的客观改造表现,更注重于通过现场询问罪犯本人和作证警察、罪犯的方式来判断罪犯主观上是否真心悔罪,是否真正认识到自身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严重社会危害,并对相关证据当庭进行质证、认证、调查核实,真正实现减刑、假释案件庭审的实质化、公开化。
通过此次实质化审理,综合考察罪犯原判罪行、主观恶性、改造情况等因素,对不同罪犯在减刑、假释时根据情况区别对待,更好地贯彻落实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动刑罚执行工作取得新成就,续写新篇章,实现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