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2月15日
强治理 筑平安 谋发展
——宜君县平安建设掠影

交警耐心细致向群众讲解道路安全知识。

宜君县扎实开展应急处突演练活动。

平安建设宣传。

民警参与疫情防控。

宜君县荣获“长安杯”及“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奖杯和证书。

  2021年12月15日,在平安中国建设表彰大会上,宜君县荣获“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荣誉称号,夺得中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这是该县继2017年首次荣获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后,再次成功捧杯!宜君县也成为陕西省唯一蝉联“长安杯”的区县。

  荣誉的取得,是宜君县着眼社会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不懈奋斗的回报;成绩的背后,是宜君县着眼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携手共建和谐家园的责任与担当。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在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宜君的奋斗历程中,宜君县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精准发力,以倾力打造更高水平平安宜君为总目标,以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支撑,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步伐,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社会治安和公共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平安宜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高位推动强组织 凝心聚力谱新篇

  201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宜君县坚持将平安建设纳入“一把手”工程,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近年来,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30余次研究平安建设工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细化创建体系,明确创建目标,构建了责任明确、任务清晰的责任体系,形成了环环相扣,一级抓一级的责任链。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对全县平安建设的视察和调研。截至目前,全县共征集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40余条,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30余条,县委平安办将这些意见建议按照清单化管理,落实责任部门,开展“销号”创建。

  向广大人民群众报告平安创建成果,争取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宜君县开展平安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近年来,累计向全县3万余户群众报告平安宜君建设工作12轮次,办理意见建议3000余条,为该县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年来,在平安建设满意度调查中,宜君县始终位列全省公众安全感前十名。在平安建设的进程中,该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通过多方宣传发动,先后吸纳平安志愿者13000余人,组建“红袖章”守护者1800余人。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平安创建工作,先后有20人被评选为平安宜君“守护者”,涌现出了李建平、唐孝标、姚杰、郭智、曹明红等86名先进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创建导向。

  担当作为强保障

  守正创新筑根基

  当一幅幅平安幸福、温馨有爱的和谐画面缓缓打开时,离不开全县政法干警的尽职尽责和悉心守护。

  在2021年12月,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县政法干警主动作为,勇挑重担,314名干警、242名综治网格员、1800名平安志愿者,分布在全县341处疫情防控点对10余万人次开展卡点执勤、体温检测和卫生检疫,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宜君县坚持“党政主抓、政法主力、部门主责、群众参与”,纵深推进专项斗争。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先后34次听取专题汇报,研究部署推动,及时解决机制性体制性问题,建立完善县级领导分片包抓机制,实行常态化督导,推动各项任务措施落地落实。该县以“一十百千万”为抓手,开展“六清”“三无创建”等行动,紧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深恶痛绝的黑恶违法犯罪,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创新推行定期摸排、整治联动、“一案三查”等机制制度,推动“办案、断财、打伞”一体推进。三年来,在中央和省市各级督导组的精心指导下,宜君县打了一场扫黑除恶整体战、歼灭战,取得了重大成果。该县先后获得省市表彰先进单位16个、先进个人25人,连续两年扫黑除恶群众满意率位居全市第一。扫黑除恶斗争进入常态化以来,全县扫黑除恶力度不减、标准不降、进度不慢,始终保持对黑恶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扫黑除恶领导小组围绕建立健全落实防范整治、举报奖励、依法惩处、督导督办、考核评价、组织领导等“六项机制”,全力推动全县扫黑除恶从专项斗争向常态化开展。

  在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中,宜君县政法机关先后将“开展严打整治、健全防控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宜君县公安局在“雷霆”“云剑”“秦鹰”“净网”等专项行动中,侦破2起特大跨境典型网络诈骗案件,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39起,劝阻24起,止损36万余元,为群众集中返还受骗资金200万元,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在城区安装两套警民互动“守望者”,将110平台延伸街面。同时,该县组建了三支队伍,建立起65人的应急处突队,242人的专职巡防队,1800人的“红袖章”平安志愿者巡防队,设立7个智能卡口,形成“环宜防控圈”,刑事案件数同期下降50%,治安案件数同期下降33.3%。公安机关“交所合一”警务机制改革的推进,使得10项业务延伸至乡镇派出所,让群众“只跑一个窗、办成多件事”。法院系统着力构建“立案、保全、送达、鉴定、速裁”五位一体审判运行新机制,全力打造“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阵地,实现了审判质效稳中有升、良性循环的工作新局面,评估平台得分稳居全省第二。检察机关依托“12309”检察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检察便民服务,成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载体。司法行政机关通过在基层培养325名“法律明白人”、组建3支普法队伍、安装130套法律自助服务终端等举措,实现了蝉联三届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县,依法治县的进程得到加快,法治保障的作用日渐凸显。

  在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宜君县创新一系列的做法,成为宜君县长治久安的奠基石。

  宜君县由“三治融合”的试点到“五治融合”的升级,探索出乡村社会治理的新做法,在调研摸底的基础上,提出了“自治、法治、德治”相互融合、有效衔接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通过探索实践,该县又将“三治融合”进行了扩面增效,提出了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化、智治支撑的新时代“五治融合”顶层设计路径,以此来承接治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这一目标。

  “三调联动”的无缝对接,实现了矛盾纠纷的逐年下降。宜君县抓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是实现基层稳定的关键,在全市率先成立镇、村两级人民调解员专兼职队伍,设立了五支行业调解委员会,建立了一站式司法调解新平台。在具体的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将矛盾纠纷“流转批复办理、责任部门落实、答疑解惑回复、案结事了人和”列为硬性考核指标,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化解目标。截至目前,宜君县矛盾纠纷化解率由2017年的88%提升至97.1%。

  “三官一律”平台的打造,找准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着力点。找准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为民服务的发力点,是宜君县政法机关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又一实践。该县先后出台了《宜君县“三官一律”进村组、进社区实施方案》《宜君县“三官一律”进村组、进社区任务清单》,在全县119个村(社区)设立“三官一律”工作室,推进“三官一律”进乡村、进网格,延伸司法行政触角。截至目前,广大驻村政法干警累计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971件,警民关系进一步融洽。这一系列守正创新的具体做法,将平安宜君根基越筑越牢。

  携手共筑平安梦

  谱写为民安居曲

  闪烁的警灯、流动的警车和多方巡防力量,共同守护着宜君县的安宁。“说事日”“宜民讲习所”“宜馨超市”“轮值轮守”等一系列创新做法,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宜君新蓝图。

  近年来,宜君县始终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作为深化平安宜君建设的重要载体,聚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共治链、同心圆。

  在提升自治效能上,2016年,宜君县制定了城乡社区“说事日”工作制度,在全县119个村(社区)给予推行,各村均成立了议事协商委员会,围绕村居规划、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大事项,每月定期开展议事协商,搭建起“有事说事、无事谈心”的常态化协商平台,累计协商议事3000余件,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

  宜君县立足实际创办“宜民讲习所”,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通过自制视频“教材”,为广大群众讲思想、讲政策、讲县情、讲文明、讲文化、讲法律、讲卫生、讲技能,打造出宜君县独有的全民教育新品牌,这一创新做法已成为有效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的有效手段,是宜君百姓接受教育的“大课堂”,被授予国家和省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

  2017年9月,全省首家“宜馨超市”在宜君县开办启动。通过村级组织为贫困户和积极参与集体劳动的村民发放积分卡、兑换物品的方式,激发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当中,这一做法相继被兄弟区县借鉴学习。截至目前,宜君县128家“宜馨超市”已累计为10万余人次提供公益性激励服务。

  近年来,宜君县始终将信息化建设作为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构建平安宜君的民生和民心工程,与智慧宜君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实施。

  该县以三级综治中心为载体,推进信息化建设,坚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接入模式、统一系统集成,强化对政法机关专业视频、职能部门视频、企事业单位视频、社会视频的联网接入和信息共享。推出“培训提升技能水平、线上线下同步运行、疑难问题远程化解”创新举措。

  该县投资5000余万元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有力促进了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整体升级晋档。截至目前,该县侦破各类案事件100余起,开展疫情防控60余轮次,县域内542个停车位实现了智能化管理,4个规模以上小区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科技防范智能化水平。

  该县以“人工智能”为手段,拓展数字治理渠道。县委县政府与阿里集团联手打造的“AI豆计划”,成为优化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构的一项创新举措,通过对图片、文字、语音、地图等原始数据的标注和加工,将数字治理注入县域社会治理之中,对助推宜君数字经济产业和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具有引领作用,为平安中国建设贡献了宜君力量。

  近年来,宜君县坚持把富裕和安定视为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在打造平安建设制度机制上出实招、亮新招。

  该县推行“两机制一报表”,实现有效管控。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落实“以奖代补”机制,有效调动了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员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14年起,在全省首创刑事治安案件分析研判机制,提升了社会治安防控的精准度,实现了可防性案件的逐年下降。“平安指数”的统计报告将社情、舆情、警情、民情进行有效融合,通过每月赋分、季度排名、年终考核,为县委县政府提供了平安创建的决策依据。

  在十四运会和残特奥会期间,该县探索建立健全“一名机关干部+一名基层网格员+N名平安志愿者”的“1+1+N”工作机制,落实管理、培训、督导、考核等制度,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机制,社会治安管控水平和处置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能力得到有力提升,尤其在近期的疫情防控期间,该机制的推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该县结合县情,推出了具有宜君地域特色的“轮值轮守”治安防范工作机制。轮值人员主要负责对村民不文明行为及时进行劝导,对外来可疑人员进行盘查登记,对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协助开展护林防火、防汛防滑、调解纠纷、护秋护果、卫生管理等工作。随着“轮值轮守”的深入开展,无论农忙农闲时节,各村始终呈现出一幅广大群众轮流值守、守护平安家园的和谐画面。“轮值轮守”的推行,使全县各类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3.3%、50%。通过各项制度机制的建立,平安宜君建设工作整体效能得以大力提升,宜君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奋进新征程,平安建设任重道远,宜君县将以此次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项“长安杯”为新的起点,牢牢把握平安建设总要求,一手抓保安全、护稳定,一手抓打基础、谋长远,有力保障宜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城乡长治久安。  韦昊 王张军 李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