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街道深化基层治理

网格员“变身记”

2024年05月25日 西部法制报

5月20日,社区网格员义务维修小区健身器材。

  本报记者 史红海 通讯员 陈勤莉

  李斌是宝鸡市渭滨区姜谭路街道姜谭路西社区的网格员。除了网格员,“贴心人”“宣传员”“守护人”都是李斌的身份。“我有这么些名号,是因为街道开展的‘四千’行动。”5月20日,李斌接受采访时说。

  近年来,姜谭路街道依托网格化管理平台,创新开展进千家门、知千家情、解千家难、暖千家心的“四千”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居民身边的“贴心人”

  李斌原是某企业的职工,一直热爱公益事业,经常参加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退休后更是想发挥余热,便主动报名,当上了社区网格员。

  5月20日上午,李斌按照计划,来到独居老人康某家中。

  “老康,你好啊。想着你的药快吃完了,我过来看看你的情况,还需要点啥新药吗?”李斌一边聊着,一边打开自己的民情日记本,上面详细记录着康某的买药时间和药名。

  李斌说,他这本民情日记本里,装着不少“档案”。“谁家老人需要吃什么药,谁家小孙子在哪个幼儿园,谁家有残疾人需要什么康复理疗……我都清清楚楚地记在里面。”李斌已记满了厚厚的三本民情日记本,里面的每一条信息都是他一次次上门入户记录下来的。

  与康某聊完,李斌了解了他的身体状况以及需要的相关药物,告诉他要好好休养,买了药就会送来。

  入户走访、帮居民跑腿,这是姜谭路街道社区网格员经常要做的事。2023年,在“四千”行动中,姜谭路西社区网格员累计入户走访1152户,为千余名居民解决了烦心事。

  惠民政策的“宣传员”

  “前两天,杜师傅给我打电话,说是想对残疾等级重新鉴定一下,但他行动不便,托我来咨询相关政策。”在社区办公室,李斌向残疾人专委详细了解了残疾等级鉴定的相关要求。

  在学懂弄清后,他带着满满“干货”来到杜师傅家里。“政策我已经全部了解清楚了,听我给你讲讲……”各种难懂的专业术语通过李斌讲解变得通俗易懂,杜师傅也听得明明白白。

  “政策都给你讲清楚了,还有不明白的你就问。啥时候要去做鉴定,你来个电话,我陪你一起去。”李斌说。

  出了杜师傅家,李斌满脸自豪地说:“做社区网格员这几年,我的进步可大了,因为要想给群众办实事就得熟悉政策、法规。如今,我把工伤赔偿、劳务纠纷、妇女权益等方面的政策、法规都了解了。当网格员不能一味下死力气,得懂法律、懂业务,还要会宣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这样群众才能服你。”

  把党和政府的为民、便民、利民好政策传递到群众身边,网格员起到了桥梁作用。2023年,姜谭路西社区网格员共开展政策宣传836次,让群众及时了解了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

  小区平安的“守护人”

  从杜师傅家出来,李斌听见楼道里有吵闹声。

  原来,是住户王某和吴老太吵了起来。吴老太平时喜欢捡废品卖,自称“变废为宝”,今天把一堆废品堆在楼道,王某回家时一个不留神踢上了,便引发了争吵。吴老太认为王某踢坏了自己的“宝贝”,王某说吴老太占用楼道。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了解情况后,李斌分别对二人进行了劝解,说法、说理、说情,最终让二人握手言和。“居民们都是好人,但人和人相处难免有矛盾,有了矛盾网格员就得及时化解。把邻里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是网格员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李斌深有感触地说。

  李斌坦言,社区里因各种琐事引发邻里矛盾是常事,虽说这不是什么大事,但任其发展便有可能引发严重纠纷,甚至是刑事案件。网格员就是要及时排查,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姜谭路西社区网格员累计调解矛盾纠纷115起。

  社区安宁的“守望者”

  李斌说,他还有个身份是“代理爸爸”!

  原来,小区居民曹某两口子长期在外地打工,上小学的孩子小明(化名)只能交给爷爷奶奶照看。最近,小明的奶奶住院,爷爷得去医院照顾,于是李斌成了小明的“代理爸爸”。

  “今天上学怎么样啊?有没有被老师表扬?学了什么古诗,给我背一首吧……”5月20日下午,李斌在学校门口接到小明后,将小明送回了家,还给小明准备了晚饭。

  “虽说我的年龄已经能当小明的爷爷了,但‘代理爸爸’是社区赋予我们网格员的光荣称呼。现在社区里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都有一对一的‘代理爸爸’‘代理妈妈’,能帮着这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心里甭提多开心了。”李斌一脸幸福地说。

  晚饭后在小区遛弯是李斌的一个习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李斌散步养生是一个目的,但更重要的是他放心不下负责的那片小区。每次遛弯,李斌都会各处查看,花草树木是否被损毁,便民座椅、垃圾箱是否完好,小区里还有没有扰民的噪声……每当看到小区里万家灯火、一片祥和,他才会带着满意的笑容回家。

  “明天有小赵的工伤赔偿谈判,李老头的轮椅该维修了,半身不遂的老王想在家里理个发……”看完民情日记本上的“明日事项”,做好充足的准备后,李斌说:“事情办完了,心里也踏实了,养好精神,明天继续努力。”

  在姜谭路西社区,像李斌一样的网格员有50名,他们每天活跃在基层一线,倾情倾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姜谭路街道推出的“四千”行动,是渭滨区深化基层治理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渭滨区聚焦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体推进平安建设和基层治理,不断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探索建立了“双引双参”(党建引领、干部引导、群众参与、社团参加)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和“12345”(一核两化三级响应四平台五张网)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