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个科学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对国家建设、社会发展,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未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也必须要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切入和发展。
每一个国家都知道创新非常重要,每一个国家都知道技术发展是引领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个要素,但是怎么样去创新,首先六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第一就是创新生态的问题。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当中,创新非常重要。怎么样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是非常值得思考的。第二就是非共识问题的研究。第三就是要宽容失败。在创新的过程当中,往往很容易发生失败,所以要形成一个宽容失败的社会环境。第四就是引入风险投资。第五就是要明晰产权。第六就是保护知识产权。
那怎样以高水平的法治来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我认为要有四大保障。第一大保障就是要以人才链为保障。人才链保障的基础是为科技创新的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提供法律保障,要加大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要培养高层次的创新人才;要实行科学技术人员分类评价制度,对从事不同科学技术活动的人员,执行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深化科研人员的职称评价体系。
第二个方面是创新链的保障。创新链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法治保障,首先是为科技创新的基础研究提供法治保障。要超前部署重大的基础研究,加强基础研究能力的建设,国家财政要建立稳定支持基础研究的投入机制;为科技创新的知识产权提供保障,为科技创新提供政策、财税、福利等各方面的法治保障。
第三个方面是资金链的保障。鼓励政府财政资金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性的保障,国家要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合理安排财政资金投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资金纳入本级的财政预算;为科技成果转化股权交易提供法治保障。
第四个方面是产业链的保障。所有的人才是为了创新,创新要有资金,而最终的创新成果要运用到产业当中,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所以要为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提供充足的法治保障。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明晰的产权法律保障,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提供政策税收等配套保障。
为新质生产力提供法治保障,是法律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任务和使命,要通过立法的方式发挥法治作用,促进人才链、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的试点,真正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