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星火耀照金

2025年09月18日 西部法治报

  赵云龙 通讯员 张庭月

  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照金这片红色沃土上,有一支被群众亲切称为“红军传人”的公安队伍——铜川市公安局耀州分局照金派出所。民辅警守护着214平方公里的青山绿水,传承着老一辈革命家的红色基因。他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红色精神融入法治实践,用“破小案、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诠释法治温度,以“科技+传统”的创新治理破解山区难题,让法治星火在这片革命圣地生生不息。16年来,无复议、无诉讼、无撤裁的办案记录,见证着这个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用法治守护老区平安的初心与担当。

  法治精神扎根革命圣地

  在照金派出所,法治理论学习已经融入每位民警的血脉。9月8日,是该所每周一雷打不动的集中学习会,巡特警教导员宋彦武结合近期调解的一起邻里纠纷,深入浅出地解析民法典中关于隐私权保护的最新司法解释。“法律条文是死的,但执法要有温度。我们要善于把法律语言转化成群众听得懂的道理。”他的讲解引发了民警们的热烈讨论。

  这种“两小时”学习机制已经坚持多年,形成了“学、研、用”的良性循环。学习内容从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到《现场执法执勤行为规范指引》,覆盖执法办案全过程。民警们通过案例研讨、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将枯燥的法条转化为生动的实践。

  在6月26日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党支部书记白建新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为主题,为全体民警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我们要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到每一个接处警环节、每一次窗口服务中,让群众从细节处感受到作风转变。”他语重心长地说。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照金革命纪念碑前的宣誓仪式。民警们整齐列队,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新警董楚妮激动地说:“站在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地方宣誓,让我更加懂得了肩上的责任。一定要扣好从警的第一粒扣子,不负这身警服。”

  扎实的法治建设结出累累硕果。16年来,该所办理的200余起刑事案件、800余起治安案件,全部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始终保持无复议、无诉讼、无撤裁的优异记录。在高标准建设的执法办案区内,高清视频审讯系统全程记录执法过程,涉案财物保管指纹系统确保物证链完整,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法治的严谨。

  白建新说:“我们要把革命时期那股认真劲儿用在办案上,把群众的小事当成大事办。法治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有温度的服务。办案不是为了处罚,而是要让群众在每起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执法不是死板执行,而是要用心用情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智慧赋能破解治理难题

  7月28日,照金派出所接到村民王某紧急求助:在山中捡拾蝉蜕时迷路。接到报警后,白建新立即带队,启动“科技+人力”双轨救援。

  民警通过微信安抚王某的情绪,并指导他开启手机位置共享功能。由于山区信号较弱、定位效果不稳定,派出所同步启动无人机支援搜救。很快,无人机操作员传来好消息:“找到了!目标在东南方向约300米处!”无人机随即化身“空中向导”,一步步引导王某向安全区域移动。

  与此同时,地面搜救队员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披荆斩棘向目标区域推进。他们在沿途树枝系上反光带作为标记,并用刀具开辟救援通道。

  经过5个小时紧张搜救,民警终于与王某会合。此时的王某衣衫褴褛,但见到救援人员时激动不已:“谢谢你们!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每次救援后,派出所都会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应急预案。同时,民警数次深入各村开展安全宣传,用当地方言录制《山区活动安全须知》,通过巡逻车“大喇叭”循环播放注意事项和依靠无人机空中盘旋喊话“上山要结伴、要带足饮用水、要熟悉路线……”这些实用的安全提示,随着巡逻车徐徐前行和无人机在空中灵活穿行,传遍了山区的每一个角落。

  真情服务温暖群众心田

  5月的一个凌晨,照金派出所接到报警:一名拉煤车司机在照金镇与旬邑石门山交界处发现两头无人看管的耕牛。民警立即赶赴现场,在路边草丛中找到这两头耕牛。

  “耕牛是农民的重要财产,必须尽快找到失主。”民警连夜展开工作,一方面联系周边村镇干部,一方面通过监控和走访缩小范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确认耕牛系清塬镇石门村村民王某家饲养的。当民警将耕牛交还时,王某高兴地说:“这两头牛是家里重要的劳动力,多亏民警帮忙,不然损失可就大了!”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也许只是找回家禽、化解纠纷这样的小事,但正是这些点点滴滴,汇聚成了警民之间的连心桥。我们最大的成就感,就是看到群众脸上的笑容。记得有一次,我们帮一位老大娘找回了走失的羊,她握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谢谢’,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民警寇文彬深有感触地说。

  从处理家长里短的琐事到守护万家灯火的平安,从翻山越岭的救援到耐心细致的调解,照金派出所的民辅警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服务群众。他们让法治不再是书本上的条文,而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