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3月26日
织密预防校园欺凌保护网

  李兵

  让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每个家庭最朴素的愿望。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预防校园欺凌是社会普遍关注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重点之一。校园欺凌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受害未成年人往往会造成身体和心灵上的双重创伤,容易留下心理阴影,长期难以平复。甚至一部分遭受过校园欺凌的未成年人会产生报复心理,转而欺凌他人,或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预防校园欺凌尤为必要。

  预防校园欺凌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首先,未成年人要做到“三不”:不做欺凌者,要团结同学,遵纪守法,学会妥善化解矛盾的方法;不做旁观者,遇到他人遭遇校园欺凌时,要及时报告老师或报警;不要怕,在自身遭遇校园欺凌时,要勇于说不,大声警告、呼救求助,事后要第一时间报告老师,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其次,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底线教育和品格教育,及时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关心孩子的成长;要给孩子做好表率,不把负面情绪带给孩子;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再次,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法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交友观;要建立预防校园欺凌工作制度,开展相关培训;对发现的校园欺凌行为要立即果断制止,对遭受欺凌的未成年人及时给予心理辅导,对其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人,要依法加强管教,情节严重的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针对校园欺凌,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法律法规有明确的处罚规定。教育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要建立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及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学生遭受欺凌和暴力,学校和家长要及时相互通知,对严重的欺凌和暴力事件,要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联络公安机关介入处置;对构成违法犯罪的学生,必要时可由政府收容教养,或者给予相应的行政、刑事处罚,特别是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惩处。当孩子遭受校园欺凌时,家长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要求相关部门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和刑事处罚,严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对方给予赔偿,并追究相关责任。

  预防校园欺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各方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健全长效机制,引导未成年人自觉抵制不良行为,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环境,织起一张未成年人保护网,共同守护未成年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