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陕西检察办案故事分享会现场。 周杨夏愚 摄
本报记者 高虎
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有了解、有建议、有期待。那么,检察工作是如何具体开展的呢?
5月27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多功能会议厅内气氛热烈,“检护发展 法润三秦”陕西检察办案故事分享会正在火热进行中。
13名检察官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一件件亲历案件、一个个办案细节、一段段心路历程,深情诠释了陕西检察人高质量办好每一个案件的生动实践,展示了陕西检察人忠诚担当、臻于至善的职业风尚。与会人员深受感染和教育。
深蓝的制服,是检察官最靓的时装;庄严的检徽,是检察官初心的闪光。
以往,他们出现在庭审现场、案发现场、羁押场所……那里是战场。现在,他们卸下一身防备,昂首站立在灯光汇聚的舞台上,将他们坚守的检察初心娓娓道来。
分享会伊始,西安市人民检察院第四检察部员额检察官卢婧瑶就带给大家一起优露清被侵权复杂烧脑案。西安优露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为知识产权屡遭侵害,损失上亿元,企业经营陷入危机。检察机关通过历时4年的跟进保护,成功挽救了这家濒临危机的中小企业。该企业为西安创税收数百万元,已申请上市。检察官也用这4年的守护,见证了该企业在西安这座新的“双中心”城市发展壮大。
自2022年陕西检察机关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知识产权检察保护专门机构以来,知识产权检察人从未停止履职步伐,立足陕西关中科技创新、陕北能源转型、陕南绿色生态等知识产权保护布局定位,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在见证着检察机关对知识产权进行全方位检察保护的坚定决心。
短小的故事、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感情,生动诠释了检察干警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使命担当。检徽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根据一条跨区划公益诉讼案件线索,办案检察官发现了66家企业存在排污问题,牵出多地环保涉税系列案件,摸排出了一个异地非法排污线索。通过调查取证、制发检察建议、召开听证会、送达法律文书等工作,检察机关有效守护了铜川人民的饮用水水源地,守住了铜川最大的朱鹮栖息地,保护了黄河流域生态,并与相关单位形成了涉环保税信息共享平台和工作机制,彰显了跨区划检察院与区划检察院相辅相成、一体履职的机制优势,展现了陕西数字检察工作成效, 打造了广监督、深挖掘、 多联动的良好检察履职局面。
随着现场响起阵阵掌声,直属分院第三检察部检察官助理田斌栋、关中平原地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韦媛媛上台讲述着检察官跨越山河的守护故事。
2021年3月,为了秦岭、黄河生态环境系统性保护治理需要,陕西省院在省委、最高检的领导下开启了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2022年,省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了四个专门守护秦岭、黄河的跨行政区划检察院。两年多的时间里,跨行政区划检察院与行政区划检察院密切联动,充分发挥“跨”的特色与“专”的优势,办理了一系列有代表性的公益诉讼案。
在基层检察院,小案往往占案件总量的大头。一件件小案背后,是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美好期待。
“小布包里的钱虽少,但却是村民们的吃穿用度衣食口粮,也可能是他们生病时攥在手心里的‘焦急’,更是最基层劳动人民对司法公信力的信任和依靠。”汉中市留坝县院第一检察部主任耿海波讲述的《小布包里裹着的“大案”》,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检察机关履职的温度。
那是一次普通的检察官进村普法活动,检察官在与村民简短交谈时发现了一条欠薪线索。一次简单的对话,牵动了留坝县检察院全体干警的心。干警们通过一家一户摸排核实,让一条条小线索汇聚成为大线索。承办案件的检察官们加班加点摸排核实情况,想尽办法为135名村民讨回了薪资,用小案件的办理诠释了检察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检察情怀和司法担当。
他们是检察官,也不仅仅是检察官。他们以多种多样的角色诠释着新时代陕西检察官的靓丽风采。
“以前都是站在办案现场、庭审现场,这次站在舞台上,跟这么多检察干警一起分享检察故事,感觉很不一样。我真切感受到,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和支持……”走下舞台的检察官韦媛媛动情地说。
为了做好本次演出,检察官们作了很多努力。在彩排、演出的间隙,他们还要抽出时间审查案卷、撰写报告、出庭公诉。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永远有人在默默前行。
现场的检察官们纷纷表示,这些故事聚焦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是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检察监督职能,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的生动缩影。作为检察系统的一员,他们也要向这些故事讲述者学习,精进业务、实干担当,为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