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4年05月30日
彬州:“135”工作法助力基层治理

  本报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梁思琪

  今年以来,彬州市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实施信息化赋能“135”工作法,做实风险防范、做细矛盾化解、做优服务管理,探索出了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途径,护航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织密“一张网” 

  服务群众零距离

  彬州市坚持把管理作为基础,把服务作为关键,建立精细、准确、规范的网格综合服务系统,努力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彬州市划分网格464个,配备网格员464人,统一网格名称、网格编号,全面建立“总网格长-网格长-网格员”的体系。对照网格服务事项,将与网格化服务管理密切相关的公安、城管、住建、卫健、信访等25个市级部门纳入网格化治理平台,全力构建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

  彬州市制定网格员工作清单,建立网格员走访、网格信息推送、民情回应等系列管理制度,将网格化服务管理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严格执行网格员“每日一访、每周一走、每月一送”机制,累计为群众办理事项3万余件。

  彬州市依托综治信息化平台,设立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块,开发实有人口、房屋出租、治安重点等11个应用场景。网格员通过手持终端APP上传基础信息、社情民意、风险隐患等数据,系统及时推送,强化信息应急处理。2023年以来,网格员共走访群众32万余人次,走访重点人群1600余人次,开展关爱帮扶2500余人次,实现了网格区域全覆盖。

  推进“三预警”

  拧紧化解责任链

  彬州市聚焦区域内突出问题,拧紧市、镇、村三级属地管理责任链条,不断完善防范化解矛盾风险“1511”工作体系,发挥市、镇“一站式”矛盾调解中心信息化平台作用,对各类矛盾纠纷数据进行统一收集、统一梳理、统一比对,落实市、镇两级周研判制度。两级矛盾调解中心围绕矛盾纠纷形成原因、可控等级、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研判,建立“红黄蓝”三色矛盾纠纷预警管理信息系统。对易激化性矛盾纠纷实施红色预警,由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街道)党委书记、市级分管领导包抓;对复杂性矛盾纠纷实施黄色预警,由村(社区)“两委”成员、镇(街道)分管领导包抓;对一般性矛盾纠纷实施蓝色预警,由村(社区)调委会包抓,着力构建研判及时、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推进矛盾纠纷一键录入、一键交办、全程预警信息化管理,有效化解辖区内各类矛盾纠纷。

  坚持“五机制” 

  多元调解止纠纷

  彬州市强化机制引领,全面统筹各方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中的作用。落实接访联访机制。拓展市级领导接访机制,健全镇(街道)部门领导开门接访制度,畅通信访渠道,倾听群众诉求,面对面解决问题,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升级。实施源头预防机制。全面落实重大决策、重要举措、重点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初始、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畅通信息共享机制。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升级改造治安点位53个,全面收集各类矛盾纠纷数据,及时推送信息,实现资源共享、纠纷同调。严格考评考核机制。增加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在平安建设工作中的考核分值占比,坚持月评比、季考评、年考核制度,树立奖优罚劣鲜明导向。坚持多元调解机制。发挥好人民调解,运用好行政调解,统筹好联动调解,建立联合调处、多元化解的综合机制,定分止争、化解矛盾,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市、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