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文
“察民情深一层、聚民意多一分、排民忧快一步、解民难高一筹”。今年以来,西安公安临潼分局相桥派出所在贯彻落实派出所主防“1551”警务模式及“531”工作机制过程中,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推动社区警务从“治已病”向“防未病”转变,用实际行动暖民心、解民忧。
7月4日,是中小学校放暑假的日子。为进一步提高青少年学生假期安全防范意识,全面增强青少年学生的避险、自救能力,有效预防溺水事故发生,相桥派出所组织民辅警走进相桥小学,为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暑期安全教育课。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天气炎热我们不能干什么吗?”“不能下河游泳。”同学们齐声说道。“真不错,一定要记住这‘六不准’,河边危险,不要私自下水游泳,更不要去陌生的水域游泳,如果要游泳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去游泳馆,知道了吗?”“知道啦。”在与同学们的亲切互动中,民警樊勇将预防溺水的注意事项告知给学生,并得到了回应。
授课过程中,樊勇结合近年来发生的真实溺水案例,通过PPT演示、现场讲解、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孩子们详细讲解了如何预防溺水以及溺水时应如何正确开展自救,并采取互问互答的形式加强孩子们的记忆。
“我懂得了如何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对溺水人员进行施救,还懂得了如何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等。但最主要的是,我们不能私自或结队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嬉戏。”五年级学生孙皓月说。
在警校协作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同时,相桥派出所还注重发挥警村共治机制优势,积极解决群众急难问题。
“我们找到捡拾者了,他同意将捡拾的手机交还给失主。”7月3日,临潼区油槐街道耿西村村干部回电话给相桥派出所民警王沛。
当天,一名居民在西安地铁北苑门站,不慎将一部储存有重要资料的手机遗失,其立即向地铁分局北苑门派出所报警求助。北苑门派出所在走访调查后发现,该部手机很有可能被临潼区油槐街道耿西村村民凌某某捡拾。
为了尽快联系到捡拾者,北苑门派出所民警向公安临潼分局相桥派出所发出协助调查寻找请求。接到请求后,相桥派出所民警王沛、关自强立即发挥警村共治机制优势,在赶往耿西村的同时,电话联系村干部先行开展找寻工作。
当王沛、关自强快要赶到耿西村时,村干部电话回复称,已经成功见到凌某某,初步沟通后其愿意归还捡拾的手机。随后,民警将手机移交给了地铁分局北苑门派出所。
7月3日上午,相桥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发现一名男子精神恍惚,举止怪异,身穿印有“精神心理科”字样的病号服,立即上前查看。通过现场询问,民警发现该男子语言逻辑混乱,无法清晰表述家庭住址和亲属的相关信息。民警将男子带回所里,为其提供了水和食物。
民警调查了解到,该男子李某某,家住相桥街道八里村,因患有精神疾病被送至某医院住院治疗。民警立即与该医院联系查询得知,7月2日晚,李某某趁医护人员不备,偷偷从医院跑了出来,医院和家属正在焦急寻找。
当得知李某某安然无恙在派出所后,医护人员和李某某的家属迅速赶了过来。“他从医院出走后,我们就担心出现意外,实在太感谢你们了。”见到李某某,其父亲激动地向民警道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