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公主岭市人民法院环城法庭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不断探索道路交通纠纷处理新思路,通过调解前置、多调联动、鉴定靠前、完善损害救济等工作方式,积极探索道路交通纠纷处理“三车道”新模式,着力建设以审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为主的综合性法庭。2023年,环城法庭被评为吉林省首批“枫桥式人民法庭”、长春市“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单位。
打造特色品牌,拓宽多元解纷“多车道”
“我本以为要去法庭起诉肇事方呢,没想到在交警队就解决了纠纷,真是太方便了!”日前,来交警队处理交通事故的王女士对环城法庭设立的道交巡回法庭赞不绝口。
为拓宽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化解渠道,环城法庭联合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制定了《交通事故矛盾纠纷一体化解工作方案》,在交警大队设立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巡回法庭,通过前端介入,真正实现源头治理。“2023年年初,环城法庭被省银保监局确立为财产保险纠纷诉调对接试点单位,在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中引入专业法官,以及省保险行业协会、市法学会保险法研究会工作人员和公益律师为当事人提供咨询服务,在纠纷进入诉讼程序前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从定责、调解到司法确认的‘一站式’服务。”道交巡回法庭诉前调解员张晓春说。
截至目前,道交巡回法庭已调解成功道交纠纷458件。
确立救助机制,驶入道交解纷“宽车道”
“你们的救助帮助我们渡过了难关,谢谢你们。”一起道路交通事故的当事人刘某的妻子眼含热泪地对环城法庭庭长李佳宏说。
2023年5月,李某驾驶货车与刘某发生碰撞,造成刘某重伤,生活不能自理。李佳宏受理案件后,组织当事双方进行了调解。同时,考虑到刘某伤情较重,医疗费数额较大,环城法庭启动道路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机制,对刘某的医疗费进行垫付,解决了刘某家的燃眉之急。
2023年年初,公主岭市法院与市公安局、平安保险公司(道路救助基金管理者)召开联席会议,确立了道路救助基金先行垫付机制,全力解决生活困难当事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依托诉前鉴定,开启争议解决“快车道”
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大多涉及伤残等级、三期等鉴定。环城法庭坚持将司法鉴定前移,引导当事人诉前提交鉴定申请书,协调司法辅助部门组织开展鉴定,有效提升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化解的整体效率。
经法院诉前委托的诉前鉴定,有效避免了单方委托鉴定证明力较弱的弊端,让当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更为明晰,能够有效提高调解成功率和保险理赔速度。“经过鉴定但未能在诉前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案件争议焦点已基本固定。进入诉讼程序后,法官能够对案件进行准确的繁简分流,有效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提高纠纷诉前、诉中化解效率。”公主岭市人民法院副院长李洪钢说。
2023年至今,环城法庭累计开展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前鉴定157件,推动诉前调解成功71件;通过诉前鉴定,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平均办案天数缩短至26.33天。
打通治理末梢,共建基层解纷“立交桥”
“没想到纠纷能这么快就有了结果,谢谢法官。”近日,在公主岭市南崴子街道房身岗子村村委会的智慧便民“微法庭”里,索赔成功的李女士激动不已。
2023年,李女士的儿子因车祸致残,李女士与保险公司就赔偿金额问题始终未达成一致。李女士向法院进行了咨询。了解案情后,承办法官吴英华认为该案事实清楚且赔偿金额争议不大,于是立即启动联调机制,携手市保险法学研究会及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工作人员,在环城法庭通过视频连线到当事人所在村的智慧便民“微法庭”,对当事双方进行了调解,促使当事双方达成了一致赔偿意见。
2023年以来,环城法庭结合“无诉示范村”创建活动,设立了智慧便民“微法庭”,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形成“一庭两所”工作合力,携手相关部门高效及时解决基层矛盾纠纷。同时,群众还可以通过智慧便民“微法庭”进行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多项业务,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真正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司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