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岚皋县紧紧围绕易地搬迁群众后续管理、服务与发展难题,强化基层党建引领,紧扣“五新社区”建设要求,深化“红、黄、橙、绿”基层“四色”管理模式,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努力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基层“四色”管理模式中,“红”即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群服务中心“红色阵地”核心作用,将社会治理网络与党建网络“双网合一”,第一时间解决群众的困难诉求,同时,引进第三方服务,为易地搬迁群众提供娱乐、就业、增收“一条龙”服务;“黄”即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强化产业帮扶,解决不同群体的就业难题,为群众带来“金色”增收;“橙”即是推行“橙色”三方协同治理模式,通过社区工厂就业、就近就业、园区就业等方式,带动产业就业,助力群众稳定增收;“绿”即是大力推行社区“4+X”“绿色”服务为主的“睦邻之家”管理服务工作模式,使各项业务 “一站式”办结,真正实现让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在坚持党建“红色”引领上,岚皋县按照“党员在哪里,组织覆盖到哪里”和“六有”标准,推行“支部+党群服务站+X”共建模式。14个安置小区采取单独或联合的方式成立党支部,108个安置点党员挂靠邻近村(社区)党组织管理,实现安置点党组织全覆盖,使搬迁群众有了“主心骨”,1182名党员及时找到“新家”,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易地搬迁安置区更加凸显。同时,该县成立群团组织86个,深化“智志”双扶及新民风建设,143名搬迁群众当选所在地“三委”委员和群团执委成员,做到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全覆盖”。
在实施两业“金色”增收上,岚皋县立足产业、就业两个根本点,按照“园区布在小区边、工厂建在家门口、培训精准到人头”思路,培育农业园区159个、集体经济合作社134个。通过林地耕地入股、流转方式累计种植魔芋、猕猴桃等特色产业11万亩,带动贫困户33680人稳定增收,建成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新社区工厂44家,提供就业岗位3116个,组织技术培训2217人次,实现100户以上安置点农业园区、新社区工厂“两个全覆盖”。搬迁群众不仅实现了自身价值,也创造积累了财富,解决了“能致富”的根本问题。
在三方协同“橙色”管理上,岚皋县围绕强化社区治理、规范小区管理、深化群防群治,通过组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建立三方联席会议、服务承诺、相互监督机制,搭建起“一级党总支、二级片区长、三级楼院长”网格化管理体系,形成了共商共建共管的良好氛围。全县共选聘23名片区长和159名楼(院)长,召开联席会议20余次,并通过公益性岗位和财政资金落实了运转经费及工作人员报酬,做到“有人管事、有场所议事、有钱办事”,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共同促进易地搬迁安置区和谐发展。
在推行“4+X”“绿色”服务上,“睦邻之家”在开展便民、健康、养老、幼托四类服务的基础上,根据群众需求,统筹考虑安置点规模、人口结构、基础设施等情况,因地制宜增设社区卫生室与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开办四点半课堂,并开展技能培训、电商孵化、图书阅览等服务项目,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截至目前,岚皋县已新建7个便民服务站,增设社区卫生室6个,开办四点半课堂13个,建成老年日间照料中心9个,做到了基础服务全覆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认同感不断增强,满意度不断提高。 张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