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姜枝朝 李字武 本报记者 李煜
随着夏季来临,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宛如一片清凉的世外桃源,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游客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尽情感受着大自然的馈赠。
“这个地方是天然氧吧,风景也挺不错的,在这儿感觉神清气爽,很舒服。”6月8日,来自西安的游客霍先生对记者说。
近年来,柞水县深入践行“千万工程”,在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营盘镇朱家湾村、小岭镇金米村、下梁镇老庵寺村和新合村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千万工程”示范村,生动展现了“千万工程”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朱家湾村背靠牛背梁景区。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与文化资源,朱家湾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成立了乡村旅游业态开发有限公司,构建起“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全村80%的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还辐射带动当地及周边村落1万余名群众增收致富。朱家湾村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诸多荣誉称号,还成功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我们的民宿、农家乐产业越来越好,从当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民宿56家、农家乐94家。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从2005年的1939元发展到2023年的31495元,收入整整翻了20多倍,让朱家湾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蝶变成现在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朱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毛家锋介绍说。
同样,小岭镇金米村乘着“千万工程”的东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金米村将改善人居环境作为首要任务,按照“整流域推进、整村庄建设、整沟域提升”的思路入手,全面发力;同时,立足乡土优势资源,在“特”上发力,在“产”中突破。近年来,发挥木耳种植“头雁效应”,金米村木耳种植规模连年攀升,达到了600万袋,参与群众600余人,传统的木耳产业焕发新活力。如今的金米村,村庄干净整洁,产业蓬勃发展,一幅美丽宜居的乡村图景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金米村将围绕好山好水打造文旅康养项目。目前,金米村有水果采摘园,还有民宿。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村民有了更多的增收门路、增收渠道。”柞水县金米村党支部书记李正森说。
近年来,柞水县结合实际活学活用“千万工程”形成的思想方法和经验做法,坚持塑形与铸魂并重,充分发挥环境美、治理美、产业美、生活美、党建强的“四美一强”牵引作用,以点带面、串珠成线,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2024年,全县农业总产值17878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99元,同比增长7.2%;创建秦岭山水乡村21个,全县82个村(社区)垃圾清运市场化运营走在全市前列;“柞水木耳”品牌价值达53.23亿元,柞水连翘被认定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年产值达8.7亿元;评选“五美庭院”6500余户、“十星级文明户”1.3万户,文明村镇命名率达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