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锋 通讯员 贾婧燚
6月7日,韩城市公安局龙门派出所民辅警开展夜间巡逻过程中,发现一名拄着拐杖的男子在路边站立良久,随即下车询问男子是否需要帮助。在得知男子因身体原因无法继续行走回家,且外出未带财物时,民警立刻将男子扶上警车,将其送回家中。这一暖心之举,是龙门派出所持续优化基层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韩城市公安局龙门派出所紧扣新时代公安工作要求,结合智慧警务持续优化基层治理工作,以“智治”为风向标,以“同治”为连接点,创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治安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
走访核验,夯实数据基础。龙门派出所坚持把渭南治安防控平台作为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的关键指引,社区民辅警变身“数据前锋”,利用开展“背包警务”穿梭在村组街巷,逐户走访、精准核验,将各项数据严格如实记录并纳入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有效,为治安防控、应急处突等工作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截至目前,该所已利用“背包警务”走访入户985人次,检查出租屋828间,户籍落户核查490人,检查行业单位426次。
全域巡防,织密立体防控网。龙门派出所持续强化“警力巡防+警务室定点”双驱巡逻模式,民辅警采用“步巡+车巡”的方式,利用各村组及企业警务室力量,指导村组安全员、企业安保力量“定点巡逻+动态巡守”,让各部位力量延伸到基层治理末端。警企民三方携手共同织就安全防护网,警灯闪烁在辖区各企业、村组及重点路段,让安全隐患无处躲藏。5月以来,龙门派出所进行夜间巡逻20余次,出动警力30余人次,在景区劝阻下水嬉戏群众60余人。
常态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聚焦“九小场所”消防安全,龙门派出所实施常态化管理和精准检查,紧盯疏散通道消防安全、场所用电用火安全、宾馆酒店实名登记、各场所监控运行情况等方面,规范行业场所经营秩序,发现问题当场督促整改到位,确保消防安全无漏洞。5月以来,龙门派出所检查“九小场所”32家,检查涉危涉爆企业13次、加油站20余次,检查中小学、幼儿园10余次,发现并当场整改问题10处。
多元共治,促使纠纷源头化解。龙门派出所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四联调解”创新探索矛盾纠纷调解“七步工作法”,联合镇(街道)、司法、民政、综治中心等多方力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机制;主动摸排家庭、邻里、婚恋等矛盾隐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截至目前,该所已运用“四联调解”化解矛盾纠纷8起。5月3日,在龙门镇阳山庄十字路口,驾驶货车的赵某与驾驶客车的井某并排行驶时,因井某行驶缓慢导致赵某未能及时变道,双方发生口角,后因情绪激动发生肢体冲突。接到报警后,龙门派出所民警查看现场相关视频并听取双方诉求,随后与村委会和企业负责人联合调解,通过分析利害、查摆事实、宣讲法律,最终双方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