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2月15日
凝心聚力促发展 履职尽责办实事
——2021年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综述

省高院院长李智到榆林调研指导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

榆林中院院长雷红新陪同浙江省宁波中院院长陈志君到裴家湾法庭调研指导工作。

榆林中院成功举办“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艺晚会暨颁奖典礼。

云审判。

榆林市法院系统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动员部署会。

司法救助现场。

全国法院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榆林分会场。

  2021年,榆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突出“双进”目标导向,忠实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全力服务保障平安榆林、法治榆林建设。

  ■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全市法院系统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全年共召开党组会32次、中心组学习会21次,向市委、市委政法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115件次,确保中央及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在全市法院系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积极争取政府、政协关心支持和社会各界的配合协作,不断推进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榆林中院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集中开展政治轮训、专题研讨、宣讲宣传等活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依托领导带动学、群众推动学、机制拉动学、工作促动学“四动”学习模式,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广泛开展读书会、知识竞赛、主题话剧、参观革命旧址、重温入党初心、庆祝建党百年文艺晚会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走“心”。

  榆林中院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工作思路,创新“党建+”工作模式,引领其他各项工作开展;充分发扬“支部建在庭上”的优良传统,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促进党建与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全市机关党建工作现场会在榆林中院召开。

  榆林中院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任务,教育引导全体干警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做到讲政治和讲法治有机统一。切实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榆林中院官方微博、微信和抖音平台关注量达8万余人,全年发布各类法院信息3800余条。

  榆林中院扎实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干部作风集中整顿,着力整治顽瘴痼疾、清除害群之马,突出解决“四不一任性”问题,推动纪律作风持续好转。榆林中院查纠整改司法顽疾435个,建立健全正风肃纪、司法权力监督制约等四大方面的长效机制27项,全体法官干警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规矩更加严明。

  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榆林中院彻底解决困扰人民法院多年的“非公占编”历史遗留问题,为两级法院招录公务员124名,招录聘用制书记员43名,招录辅警132名,有力激发干部队伍活力。榆林中院扎实推进“大学习、大培训、大调研”活动,成功举办第六期“榆林法院大讲堂”,坚持“面授”与“网课”相结合,组织民法典大轮训等专题培训71场,累计参训2392人次,实现学习培训全覆盖;更加重视调查研究,青年干警所撰写的多篇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调研报告在全国、全省法院评选中获奖,其中学术论文获奖数占全省的25%。一年来,榆林全市法院系统共获国家级表彰奖励8个、省级表彰奖励47个、市级表彰奖励433个。其中,榆林中院荣获全国法院优秀基层党组织奖,被榆林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十三五”期间全市先进集体。

  ■ 执法办案是第一要务

  2021年,榆林全市法院系统共受理各类案件132513件,审执结126535件,同比分别增长21.70%和20.58%,收结案总数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位居全省第二,结案率95.51%,较全省平均值高出4.68个百分点。其中,榆林中院受理各类案件8829件,审执结8524件,结案率96.56%。榆林全市法院系统493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57件,高出全省法院平均值13件。其中,年办案超过400件的有78人,最高的达到1266件。

  榆林中院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助推更高水平平安榆林建设,依法审结一审刑事案件4597件,判处罪犯6385人。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涉恶案件8件59人,大力推进“黑财清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严厉打击故意杀人、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有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严厉打击涉众型经济犯罪,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套路贷”等犯罪案件36件;审结“杀猪盘”等典型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联犯罪案件123件;依法审理“9·17”特大跨国电信诈骗系列案件8件,涉案金额达2亿元,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审结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11件,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舌尖上”“药瓶子”安全;审结酒驾醉驾等危险驾驶犯罪1816件,同比上升18.23%,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加强职务犯罪审判,发布《职务犯罪审判白皮书》,依法审理职务犯罪案件51件72人,促进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

  2021年,随着民法典的正式施行,榆林市法院系统全力做好新旧法律适用衔接,注重在案件审理裁判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54345件,总标的额217.87亿元。全市法院系统牢固树立“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坚持全面、依法、平等保护原则,审结买卖、租赁、建设工程等合同类纠纷案件18300件,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交易秩序;受理侵犯商标权等各类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35件,全面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健全落实常态化“府院联动”协调机制,审核受理破产重整案件5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办好小案子、保障大民生,妥善审理群众关注的教育、就业、医疗、劳动报酬等民生案件3298件。其中,疫情防控期间判令房屋租赁减免的经验做法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妥善审理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24272件,涉案标的达163.85亿元,助力全市不良贷款率逐年走低,维护金融秩序健康有序;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推进刑事、民事、行政环境资源案件“三合一”审判,依法审结涉环境资源案件856件。

  一年来,全市法院系统共受理行政案件976件,审结927件。榆林中院发挥行政审判监督和支持依法行政职能作用,审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案件171件;持续助推“放管服”改革,审查行政非诉执行案件172件,裁定准予执行127件,有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重点项目建设;发挥国家赔偿、权利救济法治功能,妥善审理国家赔偿案件15件;严格执行《榆林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暂行规定》,整理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增强府院良性互动,助力行政机关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榆林中院聚焦“切实解决执行难”目标,推进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强化“三统一”管理,持续加大执行力度。榆林全市法院系统共受理执行案件59882件,执结57303件,同比分别上升36.41%和34.16%,执行到位标的额114.03亿元。榆林中院集中开展涉民生、涉小标的、涉农民工工资、执行案款清理、“两终”案件清理、涉金融等系列专项活动,营造强大执行声势;开展执行案款集中发放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七一”勋章获得者石光银见证执行,活动当天集中兑付案款2.08亿元;坚决打击规避、抗拒执行行为,向社会发布4批诚信“红黑榜”,限制高消费45557人,罚款30案20万人次,依法对“老赖”实施司法拘留1420人次,以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47案52人,多项工作受到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助力全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升至全国第23名,居全省第一。

  ■ 全面提升办案质效

  榆林中院持续开展“纵向有进步、横向有进位”“双进”专项工作,协同部署推进“案件质效大提升”和“人民满意度提升”“双提升”工作,确保“双进”专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体现在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满意度的“双提升”上。为提升办案效率,他们探索对送达、扫描上传等辅助性事务实行集约化办理,将交通肇事、建设施工等案件鉴定工作置于诉前,腾出“审限”,缩短办案用时。榆林全市法院系统案件平均审理时间降至54.41天,同比缩短11%,在全省进步4个位次。

  榆林中院聚焦提升办案质量,强化案件评查、审判管理通报、绩效考核三项措施,对发回改判等重点案件实行全面评查,分清责任,强化整改,倒逼提升一审办案质量和二审把关质量。榆林全市法院系统一审判决案件发改率3.45%,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同时,榆林中院加强“一月一通报”和末位函询督办,鞭策后进迎头赶上;积极运用数据中台等信息化手段,对司法人员实施“精准”考核,切实树立起奖优罚劣的“双进”导向。

  榆林中院聚焦提升办案效果,高度重视重大敏感案件办理,严格落实“三同步”要求,确保不出负面舆情问题。加强调解工作,加大保全力度,实现以保全促调解、促执行。

  榆林中院聚合制度机制效应,制定出台加强审判执行时间管理、案件质量评查、案件折算、考核考评等8个规范性文件,影响和制约办案质效的一批难点堵点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在全省15项“双进”目标考核中,榆林中院有8项实现了纵向进步,6项实现了横向进位。其中,员额法官人均办案数、平均办案用时、执行案件标的到位率等重要指标稳居全省前列。《陕西政法》两次刊登榆林市法院系统“双进”专项工作经验做法和成效,并向全省推广。省高院院长李智两次到榆林考察调研,对榆林市法院系统“双进”专项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 锲而不舍推进改革创新

  榆林中院认真贯彻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一是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坚持有序放权与有效监督相统一,修订完善各类司法人员权责清单,加强院庭长监管职能。修订完善《规范院庭长审判管理权、审判监督权实施办法》,明确院庭长对“四类案件”的监督管理职责。坚持入额必办案制度,院庭长带头办案,办理案件数占榆林全市法院系统结案数的50%以上。扎实开展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工作,找准基层法院职能定位,加强一、二审案件质量监管。二是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在全省开展市级层面人员编制动态调整工作,报经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将北部6县30个员额法官名额调配给南部6县,实现人案匹配、有序流动。全面落实法官干警等级晋升、职级与职务并行等工作,着力破除职业发展“天花板”。三是持续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严格执行“三项规程”,准确适用认罪认罚制度。持续深化案件繁简分流改革,榆林全市法院系统以速裁方式结案27727件,占同期民事案件结案总数的51.02%,平均审理期限23天,全面实现繁案精办、简案快办。四是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和信息化建设。疫情期间,“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执行“总对总”“点对点”系统等人民法院信息化办案平台大显身手。开启了网上立案、视频开庭、网络查控等线上诉讼新模式,实现诉讼服务不打烊、审判执行不断线。

  ■ 全心全意践行司法为民

  榆林中院坚持人民至上,强化司法为民举措,深化司法为民实践。

  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推出25项司法便民利民举措,涵盖诉讼服务、审判执行等各个领域,累计为群众办实事2596件。榆林中院为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和多元解纷“两个一站式”建设,将送达、保全、鉴定等辅助事务全部集中在窗口统一办理,努力实现“走进一个厅,事务全办清”。全年共网上立案、跨域立案2660件,有效破解群众异地诉讼难问题。积极与司法局、妇联、律协等配合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全年共诉前调解案件5483件,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灵活便捷、费用低廉的纠纷解决渠道。

  榆林中院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坚持强基导向,扎实推进人民法庭标准化、规范化“两化”建设,创新开展“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榆林全市法院系统49个人民法庭共办理各类案件16228件,实现近三分之一的民商事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子洲法院裴家湾法庭荣获“全国法院先进集体”。榆林中院持续深化司法公开,网上公开裁判文书12.67万份,公开率100%;直播庭审8191场,位列全省第一位,切实讲好法治公开课。

  武向丽  张建磊  杨臣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