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通讯员 史文杰
“您好,110!请讲……”
2月12日,元宵节的深夜,在延安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接警大厅内,灯火通明,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市重要路口、商圈等部位的实时图像,电话声、敲击键盘声此起彼伏……如果不是远处传来隐隐约约的鞭炮声,或许他们的坚守再“普通”不过了。
“您好,110!36号接警员,请讲……请您保持电话畅通,民警一会儿与您联系!”
沉稳清晰的话语,飞速敲击键盘的手指,已在这里工作16个年头的马美霞,今年在岗位上度过了第8个除夕夜。
“自己和家里人都早已经习惯了,过年对我们来说和平时没什么区别……”回想起16年的110接警员工作,马美霞坦言,辛苦是辛苦点,但那种救助群众于危难之间、被认可的感觉,就是她能一直坚守的意义所在。
4年前某天深夜的一个报警电话至今让她难以忘记。
“当时也是寒冬腊月,一个醉酒的男子报警说,他找不到回家的路,被困在一个山沟沟里,也说不清到底在哪里。”马美霞说,低温对醉酒的人来说特别危险,如果不在第一时间找到报警人,可能会出人命。
马美霞一边安抚报警人,一边帮助报警人确定方位,同时将指令下达报警人所在辖区的派出所。派出所民警前往可能的地方进行查找,最终利用3个小时成功找到了报警人。事后,该报警人想方设法找到了马美霞要表达感谢,但马美霞婉言谢绝。“在群众看不见的地方能够得到认可,这就足够了!”马美霞笑着说。
“我妻子怀有身孕,现在肚子疼,还有出血症状,急需赶往医院!”报警电话不停响起,马美霞迅速按下接听键,听筒里传来一个急促的声音。
“别着急,您慢慢说,具体位置在哪儿?”马美霞耐心询问报警人。
“就在百米大道……”
在接听电话的同时,马美霞指尖敲击着键盘,飞快地录入报警信息,并迅速将警情指令发送给交警一大队。马美霞告知报警人:“已经通知交警了,会有交警跟您联系,请您保持手机畅通,注意接听电话。”一套操作下来,熟练又规范。
在延安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110接警大厅,每天每个接警员平均接报警电话约150个,除去正常休息时间,每个接警员每年要接2万个左右电话。
“110是群众遇到急难险重时的‘第一救助站’,是架在群众和民警之间的桥梁。我们守护的是一条‘生命线’。”马美霞说。
与马美霞工位紧挨着的是接警员马小文。2023年10月,马小文来到接警大厅工作,今年她是第一次在岗位上度过除夕夜。
“接警员的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一是要快、准下达指令,同时要分析有什么潜在危险,报警人无意说出的话要特别注意,往往背后还有隐情。”谈起工作,马小文颇有心得。
守护不断,平安常在。
一年365天,110永远在线。如果说110报警电话是一条能救人于水火的“生命线”,那么110接警员就是这条生命线上最忠诚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