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通讯员 王坤
2024年以来,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聚焦中心城区交通缓堵保畅工作,坚持问题导向、问计于民、科学施策、综合治理,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创新理念,交通组织实行“微改造”。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实行支路“微循环”,对联通大街、丽森路、延河北路、延河南路等区域交通组织进行调整,实行单向交通,利用嘉岭桥、南寨砭大桥、裕丰桥,形成“微循环”。设置“可变式”车道。在尹家沟十字、杨家岭桥东至王家坪桥东、南大街西北局旧址处实行潮汐车道,在龙湾隧道设置可变车道,通行效率分别提升30%、15%、10%。拓宽道路“再优化”。枣园大道路面拓宽后,设置中央隔离栏,施划标志标线;延河西路(师范路)拓宽并增加快速通道后,平峰期整体通行效率提升10%,拥堵时间减少15分钟;东十里铺连接线路口拓宽后,施划路口标志标线,设置左转、直行等待区,缓解拥堵。找准病症“开良方”。对中心城区施划停车位不合理、违停导致车辆右转不畅通的路段进行全面摸排,逐个整改,截至目前共排查并整改10处。
科技赋能,信号灯实现“智能控”。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增设、改造电子警察监控设备,实现数据采集利用与共享。利用AR鹰眼、交通卡口、路口流量监测等智能设备,对中心城区拥堵指数进行分析,提高拥堵处置效率。对中心城区184个路口红绿灯配时进行科学调控,新区各主干道“绿波带”已经建成,姚店至双拥大道24处信号灯路口完成改造,交叉路口通行效率提升25%,快速干线通行效率提升35%。在老城区48个路口新增192个雷视一体机,引入信号灯自适应控制系统。在中心城区安装交通诱导屏10块,与高德地图合作实时播报路况信息。
治管并重,违法打击坚持“零容忍”。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坚持重拳出击、重典治乱,源头管控和途中治理相结合,持续严管低速电动车、外卖快递车辆、工程运输车等重点车辆,常态化治理酒醉驾、套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推动城市道路交通规范有序。2024年9月份,支队组织开展为期3个月的市区违法停车专项整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乱停乱放问题。11月份,针对学校、医院、旅游景区等重点交通部位,开展为期3个月的中心城区交通秩序整治行动,深化开展道路交通秩序净化行动、停车资源优化行动、校园护安保畅行动、精准治理拥堵行动、文明意识增强行动、多部门综合治理行动六大治理专项行动,营造“走得通”“走得畅”的道路交通出行环境。
广泛宣传,群众认知得到“大提升”。2024年以来,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始终坚持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为先,以“文明交通,携手共创”为主题,在新区吾悦广场举行第十三个“全国交通安全日”主题宣传暨“文明交通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精心打造了交通安全主题厅,面对面向群众展示讲解日常执勤执法警用装备和事故处理警用装备,受教育人数超1.2万人次。支队依托交通安全教育基地、主题公园、警务室开展文明交通宣传,同时借助主流媒体集中曝光典型交通违法和事故案例,开办“曝光专栏”,畅通“12345”、交管“12123”违法举报渠道,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融合陕北地域特色,加入宝塔山、延安苹果、剪纸、腰鼓、山丹丹花、窑洞等丰富元素,推出原创歌曲和MV《在路上》,展示了延安交警坚守岗位、服务群众的良好形象,进一步融洽了警民关系。
多方协调,停车资源不断“深挖掘”。延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协调开放部分单位、小区内部停车场180余处,利用拆迁空地开辟临时停车场61处,共计新增临时停车位2.6万余个。针对枣园大道、师范路、双拥大道、肤施大道等校园周边主要道路,支队设置接送学生车辆临时停靠、即停即走标志标牌88块;根据学校上下学时间安排护学岗,建立由“交警、治安、城管、学校、家长”组成的“五岗护学”,形成同频共振共管的合力,清理校园周边违停车辆,特别是主要道路双排停放车辆,维护上下学期间周边道路交通安全及秩序。护学岗日均出动警力850余人次,警车220辆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