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新线路背后的藏蓝坚守

  本报记者 马文青 通讯员 王小东

  西(安)延(安)高铁,作为通往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速铁路,意义深远。自2022年11月30日开工建设以来,这条高速铁路就承载了无数人的期待,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作为承担高铁安全保卫任务的西安铁路公安处,西安铁警积极履行高铁安防设施建设监督检查职责,用一个个“安保锦囊”全程监管高铁建设安全,守护线路平安,为西延高铁的顺利开通贡献“铁警力量”,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

  “我们负责监管西延高铁正线及联络线共125公里,这一带沿线人口密集,镇村一个挨着一个。”6月6日,西安铁路公安处高铁新线建设办公室专班成员郭静介绍。

  为确保每一公里线路都绝对安全,在8月整线动态验收前夕,西安铁路公安处专门组建了一支“高铁预介入工作队”。这支队伍由4名平均年龄仅26岁的青年民警组成,他们和铁路建设者们同吃同住同干活,为高铁建设筑起了一道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的安全屏障。

  西延高铁线路周边的治安数据起初几乎为零。面对这种情况,这4名青年民警坚信,再难的事也得从基础做起。从早到晚,他们就像不知疲倦的“陀螺”,用“铁脚板”丈量着每一寸土地。他们挨个走访沿线的地方政府、派出所和村(社区),深入了解铁路沿线的治安状况、人员构成和社情民意,很快就掌握了辖区内的各项安保数据。

  民警们走访不同等级的乡道村道,还有铁路周边5华里内的村庄和学校,收集了大量关于村庄、学校、废品收购站等场所的基础数据,并把这些原始信息汇总整理,造册登记。登记簿摞起来足有半米多高。

  在重点施工区段,工作队对中铁北京工程局、中铁二十局等8个施工单位持续开展安全检查和走访调研。工作队民警们全程盯控路基桥墩、隧道安全和防护栅栏安装情况,还绘制出了具有西安铁警特色的西延高铁安保示意图。

  在一次检查时,民警李涛发现隧道上方防护网的几个螺丝有些松动。施工人员觉得这不算啥大事,惊讶地说:“芝麻大点的事你们也管,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李涛严肃地说:“行百里者半九十,对高铁安全来说,再小的事都是天大的事。”时间一长,这些“小题大做”的铁路民警成了工友们眼中的正能量。

  西延铁路正线有86公里,沿线分布着64个村庄。高铁对于沿线群众来说是个新鲜事儿,常有村民成群结队到工地附近看热闹,这给线路治安管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面对难题,民警张策有自己的办法。他腼腆地说:“哪有什么锦囊妙计,其实就是腿脚勤快点,多到现场走走看看,有问题当场就解决。”

  “高铁安保施工监督责任重大,不熟悉就认真学,学会了就能变被动为主动。”民警朱力仕一边检查防护网松紧度一边说道。

  在高铁防护网施工时,这4名青年民警总是随身带着《高铁安保工作手册》《高铁安防设施建设标准》等常用资料。除了这些,他们还准备了一个包,里面装着卷尺、图纸、护网标准和施工单位电话号码本等。每到一处涉及安全的重要部位,他们总不厌其烦地用卷尺量一量,对着图纸看一看,发现不符合要求的及时和施工方沟通对接。

  连日来,气温都在37摄氏度以上,稍微动一动就汗流浃背。看着民警湿透的警服,中铁三局项目部经理劝他们歇会儿。民警陆庆斌摇摇头说:“干工作哪能怕热,今天的工作必须干完。”很多时候,他们一天要跑好几个线路安全检查点,每天累计步行都在20公里以上。脚趾磨出血泡,嘴唇裂出血丝,这都是常有的事。时间一长,这4名青年民警在沿线项目部出了名,高铁工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监理”。项目部简易房上挂着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标语也成了对铁路警察最好的诠释。

  今年年底,西延高铁将正式通车运营。在开通前的这段时间里,西安铁警和铁路施工者还要一起面对静态验收、联调联试、安全评估、拉通试跑等诸多考验。这4名青年民警在这火热的施工建设中,履行着自己的职责,挥洒着青春的汗水。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关注
   第04版:法院
   第05版:检察
   第06版:综合
   第07版:平安
   第08版:公安
新线路背后的藏蓝坚守
莫让“装备竞赛”绑架青少年
图片新闻
“6·26”国际禁毒日暨全民禁毒宣传月活动启动
绘好和谐法治社区“同心圆”
晋豫陕四市检察机关民事检察业务竞赛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