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锋 通讯员 何馨瑜
为牟取非法利益,甲某等人利用POS机实施盗刷境外信用卡诈骗活动,后以虚构劳务派遣合同、劳务转账方式进行洗钱。7月8日,渭南市蒲城县人民检察院公诉一起盗刷境外信用卡诈骗、洗钱案。这是蒲城县检察院深化公安、金融等多部门协作,打击洗钱犯罪的又一成功案例。近年来,蒲城县检察院坚持高效履职、强化部门协作、延伸治理职能,依法惩治洗钱犯罪,切实保障经济金融安全。
蒲城县检察院通过提前介入,参与案件讨论、提出侦查建议等方式,引导公安机关依法全面收集证据,推动“一案双查”。在甲某信用卡诈骗、洗钱案中,该院第一时间介入、提出“双向取证”建议,追踪境外盗刷线索,联系相关机构获取信息,综合分析涉案账户、交易流水等材料,摸清资金链条,固定技术证据。同时,该院强化证据专项审查,健全指控体系,坚持以审判为中心收集证据,强化电子证据专项审查,注重程序合规。针对洗钱环节的虚假合同与资金流水,引导提取关键电子数据(如合同签署IP、微信转账记录、物流信息、资金来源账户、出行记录等)进行碰撞对比,构建“人员-资金-合同-犯罪地”的闭合证据链,确保证据逻辑严密。
为保障追赃挽损协同推进,蒲城县检察院牢固树立追赃挽损意识,加强与公安、金融等部门协作配合,加大涉案财物的资金流循迹追踪、穿透分析和监督处置力度,查透一层,冻结一层,督促退赃一层,实现“破案”与“护民”并重。
在办理洗钱犯罪及关联上游犯罪案件中,该院检察干警加强业务学习,深入研究司法解释、典型案例及指导文件,积极会同法院、公安机关开展同堂培训、联席会议,深化对洗钱罪的理解,明确罪名界限,统一证据采信标准,在精准打击与权利保障间寻求平衡,应对新型洗钱犯罪挑战。同时,该院加强外部联动,密切协作配合,一方面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联合公安、税务、海关、外汇管理、工商等部门调取证据,锁定关键信息;另一方面积极履行指控证明犯罪主导责任,落实“一案双查”,注重从上游犯罪证据中同步挖掘洗钱线索,对涉嫌洗钱线索及时进行立案监督。
蒲城县检察院聚焦行业风险,充分发挥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理的效能,及时向金融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提出整改措施,推动完善监管制度、健全金融稳定机制和风控框架,强化内控建设,提升洗钱犯罪预防能力;联合税务、工商等部门通过数据对比开展专项治理,建立“发现问题-落实整改-及时反馈”闭环机制,推动POS机服务商严格执行申领审批,开展规范使用培训,下架违规设备,源头遏制风险。
与此同时,该院联合金融部门开展金融风险防范和反洗钱普法宣传活动,线上线下持续发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洗钱违法犯罪的辨识能力和防范意识,推动反洗钱意识深入人心,构建坚实的金融安全社会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