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贺千栩
“不悬挂号牌、走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违法载人、随意变道、随意停放……”这些是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今年5月,西安出台了《西安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试行)》,并全面推行电动自行车登记挂牌“容缺”办理机制。这项被称为电动自行车“持证上岗”的政策背后,究竟有多大的安全红利?
电动自行车因节能、省力、灵活、便捷,成为人们交通出行的重要工具。保有量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电动自行车违规行驶行为持续上升。
根据西安公安交警大数据显示,逆行、闯红灯、走机动车道、违法载人、随意变道,是引发涉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些违法行为,一位交警坦言:“拦下闯红灯的电动自行车,对方说‘着急送孩子’‘赶时间上班’……说理半天,对方未必听,有时还会引发围观群众的‘同情’,执法难度大。”
生活中,尤其是在蔬菜批发市场和建材批发市场外,经常能看见电动自行车违法载人载物现象。“一辆车拉着三四个人,或者堆着比人还高的货,我们上去制止,对方会说‘一家人就靠这个吃饭……’”一位交警无奈地说。
私家车主李先生抱怨,日常上下班通勤,最怕载人还占用机动车道行驶的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机动车道上乱窜,特别容易引起剐蹭,一旦被机动车挂倒就会发生严重交通事故。”李先生曾目睹一位骑着电动自行车的男子因在机动车道穿行,被挂倒后发生交通事故的场面。
不按规定停放也是电动自行车带来的“社会病”。在地铁站口、小区内,占用人行道、消防通道等公共区域乱停放的电动自行车,不仅影响其他车辆的通行,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这些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将成为阻碍疏散的障碍物,进一步加重灾害后果。
此外,据西安公安交警掌握的数据显示,还有一些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逃逸事故,由于缺乏有效车牌信息,给案件侦破造成许多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得到保障。“没有牌照,出了事故找不到人,受害者家属来交警大队求助,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没登记信息,追查起来就像大海捞针,那种无力感,只有我们自己清楚。”一位交警说。
综上诸多隐患,电动自行车挂牌和规范管理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民生工程。
为了管理好电动自行车,今年,西安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在方便群众挂牌方面可谓煞费苦心。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电动自行车固定挂牌网点350个,每天在西安交警微信公众号线上提供23830余个预约挂牌名额供市民就近选择。此外,西安交管支队依托交警街面勤务,在城市主干道、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流动挂牌点535处,日均出动警力3000余人次,就近引导无牌电动自行车办理登记挂牌。
为了最大限度方便群众,西安公安交警还创新工作方法,借助顺丰快递、中国邮政服务网点多、布局完善等优势,选取278个电动自行车挂牌网点开展挂牌业务办理;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主动前往电动自行车销售门店宣教,鼓励销售商“带牌销售”。目前,“带牌销售点”总数达到411处,推动挂牌率和挂牌量“双提升”。
针对群众在登记挂牌过程中遇到的车辆发票缺失等问题,西安公安交警及时向上级机关争取政策支持,简化登记和查验流程推出“容缺办”。
除此之外,结合前期摸排社区电动自行车底数情况,在大型社区、街办村组,交警还设置了“5+2”周末不打烊模式及夜间延时挂牌服务点,利用节假日、周末、晚间等非工作时段,上门为群众办理登记挂牌业务,方便群众买车即挂牌。
一位参与登记点筹备的交警说:“为了给群众提供便利,我们提前协调场地、调试设备、培训工作人员,确保每个环节都不出差错。办理过程中,如遇到市民材料不全、对政策不理解等问题,我们会耐心解答和处理。”
进入7月后,结合暑期交通安全管理实际,西安公安交警紧盯电动车辆无牌无证、闯灯逆行、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采取“路面纠正+网上教育”相结合模式,依托线上教育小程序,以组织观看警示视频、法律法规答题、体验执勤等方式,突出交通安全文明教育,引导群众安全有序出行。
这场关于“两个轮子”的治理革新,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现出背后巨大的安全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