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榆林公安推进“数据警察”培育工程——

“数智”铸盾护平安

  本报记者 张震 通讯员 冯帆

  8月4日,记者走进榆林市公安局“情指行”一体化运行中心,快节奏的工作氛围扑面而来。数据研判、实战支撑等多个功能区的屏幕上,数字矩阵不停浮动,“3495110”赋能专线铃声作响,正为基层一线提供7×24小时的数据支撑服务……热火朝天的工作景象背后,离不开一支专精尖、复合型、实战化“数据警察”队伍的保障支撑。

  今年以来,榆林市公安局紧紧围绕科技兴警、人才强警战略部署,创新实施“数据警察”培育工程,以全警覆盖、分层施训、实战导向、创新驱动为核心策略,着力培养具备大数据思维、掌握大数据技术、服务大数据实战的复合型、实战型人才,推动大数据在公安工作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的深度应用,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分层实施  创新人才培育机制

  科技人才是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的关键核心。为高效推动“数据警察”培育工程,榆林公安依据参训对象的岗位职责与履职需求,精细划分层级开展培训。其中,机关民警侧重智慧决策、数据分析、协同指挥能力培养;基层民警突出智能平台应用、科技装备实操使用;技术民警则深化专业能力提升,强化视频图像与新型犯罪侦查等高阶特训。

  今年以来,榆林公安通过与高校、高新企业合作共建,举办公安信息化大讲堂、“一月一小切口”、数据分析师等各类培训班32期,构建了“分级培训+考核认证”的大数据分析师培训模式,培育数据分析师1800余名,为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数智”支撑。

  “从大数据建模运用到智慧警务作战培训,我真切感受到科技革命对警务工作的颠覆性变革。”参加完全市警务数据分析实战应用培训班的靖边县公安局指挥中心民警张梓楠表示,“今后,我会更加注重使用科技手段赋能案件侦破,持续学习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拓展自身办案技能和手段。”

  警企合作  打造聚才汇智高地

  2024年10月,榆林公安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榆林公安融合科技创新、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研发机构正式起航。

  榆林公安依托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同西安交通大学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警企警校合作,成立“榆林市公安科技创新重点实验室”“榆林警跃公共安全技术研发中心”,与榆林学院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实践教学基地。榆林公安从全市选拔警务技术专家、业务骨干与高校专家教授组建创新团队,共同开展项目研发和技术攻关,为公安民警提供了参与重大科研项目、接触前沿技术、与国内顶尖团队合作的机会,培育形成了高水平的公安科研团队。

  在此基础上,榆林公安统筹推进“专新研”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与“小快灵”基层技术革新项目培育,2项科研成果正在申报部省科技兴警示范项目,2项创新技术正在申报发明专利。

  实战引领  激发科技创新动能

  “现场民警请注意,嫌疑人位置已锁定,请立即行动!”

  近日,在大数据实战中心的信息研判下,榆林市公安局抽调多名警力与油田保卫人员联动出击,将涉嫌盗窃原油的犯罪团伙现场抓获。

  这得益于榆林公安今年新研发的“疑似盗窃原油预警”大数据模型。该模型运用智能算法,对高风险人员、车辆进行精准研判和实时预警,已帮助破获刑事案件13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约300万元。今年6月,该模型在全国公安机关安全防范数据建模竞赛中荣获三等奖。

  今年以来,榆林公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中心产学研一体化能力,打造“课题攻关—成果转化—人才锻造”闭环,以关键技术研发为导向,推动公安可信安全跨域建模、重点车辆分心驾驶预警等一批科研成果持续转化见效。榆林公安建立了“榆林公安数据模型工厂”,创新研发“重点犯罪预防”“走失人员查找”“大货车安全监管”等高频应用场景模型121个,总结形成技战法90余种,形成了“全警触模、全警建模、全警用模”的应用格局,努力让“事前感知+主动预警”成为警务实战新常态。

  榆林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榆林公安将持续聚焦公安科技人才“选、育、用、管”全链条式培养,努力培育形成科技知识普及、专业技能深化、专家人才引领的人才体系,以高质量人才“供应链”为全市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提供支撑保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检察
   第05版:公安
   第06版:法院
   第07版:说法
   第08版:聚焦
“数智”铸盾护平安
西安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咸阳治安防控及政务服务显成效
图片新闻
汉中举办检察长研讨班
周苏鹏:少年“心灯”的温情守护者
商洛召开“扫黄打非”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