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杰钢 通讯员 郝茹晶 廖艳
“感谢法院主动上门开展‘法治体检’,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思路,给出了专业法律指导,让我们更有信心,更好发展企业!”8月4日,笔者看到了某企业负责人给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法官发来的感谢信息。
近年来,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法院纵深推进“两行动、两措施”专项活动,积极服务辖区企业发展,巧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法,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增效,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做优司法服务“加法” 厚植发展沃土
2024年以来,未央区法院创新推出“啄木鸟”法治体检机制,以“四步诊疗法”帮助企业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和纠纷预防能力。截至目前,该院已为15家重点企业出具“体检报告”,梳理风险漏洞67条,提出诊疗建议85条,推动相关企业涉诉纠纷下降15.3%。
“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涉诉情况,形成个性化‘体检报告’,让司法服务更精准。”未央区法院速裁审判庭负责人方圆介绍。针对辖区某建工企业在合同管理、工程款支付、劳动用工等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该院法官团队及时提出6项诊疗建议,有效帮助企业转变经营理念,从源头上预防了纠纷发生。这种上门体检的方式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通过现场普法,有效推动企业实现从“被动应诉”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此外,未央区法院还通过及时制发司法建议书、依托“‘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法治文化品牌创建、“巡回审判”等方式,不断做优司法服务“加法”,让法治理念成为企业发展“护身符”。
做实诉讼成本“减法” 激活市场活力
“从立案到调解仅用4天,帮我们省下了2000元诉讼费,这种化解纠纷的方式太赞了!”某小微企业负责人在未央区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调解成功后由衷赞叹。
6月20日,随着未央区综治中心正式启用,未央区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同步开始运行,通过“三个维度”的创新突破,打造现代化治理新格局。在平台建设方面,未央区法院诉讼服务分中心深度嵌入区综治平台,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在机制创新方面,构建“资深法官+专业调解+行业专家”的三维解纷矩阵,配套建立“快速分流、快速响应、快速反馈”的三快机制;在服务效能方面,实现了涉企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
与此同时,未央区法院还将“1+2+3+N”商事解纷机制同步拓展使用至区综治中心,提供包括涉外纠纷在内的“先行调解+司法确认”服务,切实助力涉企纠纷化解驶入“快车道”。
做强协同保护“乘法” 激发创新动能
为守护企业创新成果,未央区法院打造的“4321”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正成为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重要抓手。该机制通过四项举措构建起知识产权保护立体网络:联合省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设立调解工作室,组建专业调解队伍,凝聚4股专业力量织密“解忧网”;与省、市知识产权部门和区委宣传部(区版权局)等单位签订3项合作协议,扩大保护“朋友圈”;在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重点企业设立巡回审判点,依托2个平台延伸司法服务;创新“行业协会+企业+学校+政府”宣传模式,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多方保护“乘法”效应。
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未央区法院创新建立“未法知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地,并利用“4321”知识产权协同保护机制的广泛基础,联合西安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过“巡回审判+集中签约+联合倡议”组合拳,不仅厘清了版权使用边界,更促成音集协与辖区近20家KTV文化企业签订《版权许可协议》,为辖区文化娱乐行业明确了作品授权范围和付费机制,树立了行业保护典范。
做细执行攻坚“除法” 畅通发展通道
未央区法院以“四准确四快速”执行机制,通过准确识别涉企案件、把握核心矛盾、甄别失信失能、核实履行情况,实现分类施策,为兑现企业胜诉权益扫除障碍。2024年,该院共执结涉企案件6455件,执行到位金额达17.92亿元。
对于恶意拖欠、逃避执行的企业,未央区法院重拳出击,在一起涉企交叉执行案件中,经当事人申请启动“执转破”程序,最终促使285万元案款全部执行到位。该案件专案组还获评市委政法委“2024年度优秀侦办案件专案组”。对于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则采取“活封活扣”等柔性措施,帮助其渡过难关。在某养殖场借款纠纷中,执行法官创新采用“奶牛活封”方案,允许企业继续经营并按月还款,最终实现债务清偿和企业存续的双赢,增强了市场主体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