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孔鹏 李富强
在公安事业发展的宏大画卷中,青年民警是那抹最富活力与朝气的色彩,他们的成长成才,关乎着公安队伍的未来走向与整体战斗力。近年来,咸阳市长武县公安局聚焦青年民警锻造,精心谋划并全面实施“忠诚立警、实践锻造、榜样引领、长效培养”四位一体的“青蓝工程”,让一批“警营之星”璀璨绽放。
红色铸魂:系好从警“第一粒扣子”
“从你们穿上这身警服的那一刻起,就肩负起了守护一方平安的神圣使命……”8月11日,长武县公安局党委委员鱼亚红语重心长地说。
为了帮助青年民警扣好从警生涯的“第一粒扣子”,长武县公安局将青年民警培养视为事关公安事业赓续前进的关键,精心制定了“青蓝工程”青年民警成长计划,紧紧抓住入警第一年这个关键期。除了新录用民警见面座谈会,每月的青年民警座谈会也成了大家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智慧碰撞场”。
青年民警们高举右拳,重温入警誓言,坚定的声音在亭北村革命活动旧址上空回荡,信念的种子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青年民警们整齐列队,庄严肃穆地聆听讲解员讲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看着那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读着那一封封感人至深的家书,民警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同时,廉政警示教育也在持续发力。会议室里,投影仪上播放着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青年民警们神情凝重。“这些案例就像一面面镜子,让我们时刻警醒自己,要心存敬畏、行有所止。”亭口派出所青年民警曹峰感慨地说。
实践淬炼:搭建成长“大舞台”
“小李,在处理这个纠纷时,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又要让群众感受到我们的温度。”在城关派出所的调解室里,“警师”魏晓军正耐心指导着青年民警小李。这是长武县公安局“一对一”传帮带的一个生动场景。
长武县公安局将“一年能单干、三年成骨干、五年独当一面”的工作目标,与青年民警职业发展紧密结合。针对近年来入警的29名新警的性格特点、学历背景、专业特长,为他们所在单位“一对一”选配了10年以上警龄的业务骨干担任“警师”。
“有了‘警师’的悉心指导,我感觉自己成长得特别快。”青年民警张超凡笑着说。
“新警分配一律下所!”随着长武县公安局领导一声令下,一批批青年民警奔赴基层一线,开启了他们的实践锻炼之旅。在基层派出所,他们跟着老民警走街串巷,了解社情民意;参与治安巡逻,维护社会稳定;处理矛盾纠纷,化解群众心结。
“通过轮岗,我学到了不同警种的知识和技能,视野更开阔了。”青年民警陈秦虎说。
此外,长武县公安局还组织青年民警赴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公安机关开展交流学习。在上海的一家派出所,长武的青年民警们了解了先进的警务设备和信息化管理系统,与当地民警交流工作经验。“这次交流学习让我看到了差距,也明确了努力的方向。”青年民警任岩说道。
今年7月,长武县公安局为16名工作成绩突出的青年民警优先配发培训中兴云PAD。拿到新设备的那一刻,青年民警们兴奋不已。“这是局里对我们的鼓励和信任,我们一定要主动拥抱科技强警战略,深化拓展信息化应用。”青年民警王荣波坚定地说。
文化润心:营造温馨“大家庭”
升级改造后的基层所队“五小工程”宿舍,整洁的床铺、温馨的装饰让人倍感舒适。
为了让青年民警感受到警营大家庭的温暖,长武县公安局还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育警活动。读书分享会上,青年民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喜欢的书籍,交流读书心得;手机短视频拍摄讲座上,大家认真学习拍摄技巧,用镜头记录警营生活的点点滴滴;青警微信专栏里,青年民警们发表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展示青春风采;长武最美“警”色宣传活动中,他们的先进事迹被广泛传播,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下面,我宣布本季度‘警营之星’获得者是……”在庄严的荣誉颁授仪式上,当听到自己的名字时,青年民警陈航激动得热泪盈眶。长武县公安局坚持每季度开展“警营之星”评选表彰活动,大力选树鼓舞警务工作表现突出的青年业务骨干。
在“青蓝工程”的持续推动下,长武县公安局的青年民警们正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在公安事业的征程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