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乡约》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吕氏乡约》的核心内涵是“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现如今,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千年古约精神,重新审视《吕氏乡约》,仍有重大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比如,乡约极力推崇道德礼仪的重要性,以乡情、民情、人情为切入点,潜移默化教化人心、淳化民风、感化人情,更有利于调和社会关系,解决纠纷矛盾,维护公序良俗。又比如,乡规民约由村民共同商讨制定,有效发挥了乡贤、乡民智慧力量,充分尊重了参与者的集体意愿,体现了以人为本,能够在更大限度、更广范围上调动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再比如,乡约的约束力往往来自于村民的道德规范、邻里监督、舆论制约,通过立约、传约、行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治理空间。
《吕氏乡约》为当下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些启示。要坚持德治为先,让基层治理建立在更高的道德水准上,营造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推动基层治理理念、手段和方式的创新,让治理更契合实际、符合民意。要弘扬乡贤文化,调动和发挥现代新乡贤积极性,引导见贤思齐,助力基层治理。要坚持法治为纲,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用法治规范自治、推动实现善治。
近年来,西安市政法系统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安和法治西安,深化对《吕氏乡约》的研究探索,推出了以规促德、以德促法、德法结合、和谐共进的新时代“枫桥+乡约”模式,重新制定了“蓝田新乡约”,也给《吕氏乡约》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由《吕氏乡约》所衍生出的德智润人心、自治解难题、法治聚合力等理念,也在向更大范围、更广群体延伸拓展,影响并带动基层治理,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气象。在西安涌现出了莲湖区阳光议事厅、未央区社会治理“323”模式、雁塔区红色物业会客厅、新城区“咸东小哥”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基层治理品牌。随着探索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吕氏乡约》还将历久弥新,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