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3年11月18日
开放合作协同培育法治人才
西北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省法学会副会长 王思锋

  今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作为高校法学院,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坚持面向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着力构建多向互动的开放协作协同培养法治人才的教育模式。法治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有系统的法学理论和知识学习过程,也要有实际的法治实践经验积累过程。法治人才培养要面向全社会,从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系统任务出发,更加注重复合型、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

  搭建多项互动的开放式人才培养平台。高校可与实务部门联动,搭建以下平台:一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引领,构建以高校为主体、实务部门广泛参与的立德树人、德法兼修的思政教育平台;二是探索即时同步实践教学平台,实现司法实践前沿动态和法学人才培养、优质教育资源的即时互动;三是以高校与法律实务部门的深度协同融合为基础,实现教育内容与人才需求的紧密沟通平台;四是积极参与全球化法学教育交流合作,构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平台。

  探索形成协作协同培养法治人才的教育模式。在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新机制方面,我们法学院校一直在积极与实务部门对接,探索适合新时期法治人才需求的协同育人模式。高校要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锚定新时期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协同育人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找到破解方案。坚持因地制宜多样发展,高校法学院有不同层次,有理工类的、财经类的、专门政法类的、综合性大学的法学院校。高校可以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以及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多样发展,探索多样化的协同培养模式。根据学生就业领域的选择,坚持分类培养、因材施教。近年来,西北大学举办过多期企业法务人才实验班和税法人才实验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作出了积极探索。

  高校还要坚持夯实基础,注重长远。法学教育强调实践能力提升,尤其是对研究生、博士生强调研究能力的提升。高校在注重高质量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基础教育,如文字表达能力、基本法治思维和法治技巧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