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锋 通讯员 惠凝嘉 郭梦洁
“同学们,如果被同学恶意取绰号算不算校园欺凌?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3月10日,在渭南市富平县刘集镇安平小学五年级的教室里,富平县人民法院刘集法庭干警正通过情景问答与孩子们展开互动。这堂别开生面的“开学法治第一课”,让法治的种子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法庭干警围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精心设计了“三问三答”:“什么是校园欺凌?”“遇到危险如何求助?”“网络游戏充值能退款吗?”干警将法言法语转化成生活案例,帮助孩子们理解“法律是保护自己的盾牌”的深层含义。学生们举手抢答,在轻松的氛围中牢记“拒绝暴力”“保护隐私”“文明上网”等法治关键词。“原来法律就像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参加活动的五年级学生张家明兴奋地说。
3月11日,富平县人民法院一级法官、陕压小学双岭校区法治副校长吴耀胜走进校区,为师生带去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法治第一课”。
吴耀胜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人格权保护、人身安全防护等法律知识,同步解析家庭教育指导令、夫妻共同财产申报令等家事审判创新机制。
吴耀胜还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网络陷阱识别”“校园欺凌应对”等互动环节,传授“三步避险法”:遇险冷静观察、周旋中保留证据、及时寻求专业救助。“义正词严,当场制止。处于险境,紧急求助。虚张声势,巧妙周旋。主动避开,脱离危险。诉诸法律,报告公安。心明眼亮,牢记特点。堂堂正正,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消除隐患。”吴耀胜为孩子们重点讲解了这八句口诀。
“这堂法治课太有趣了,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我会把法官叔叔讲的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让他们也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课后,学生们纷纷发表感想。
正是通过“法院+学校”联动模式,富平法院将婚姻家庭纠纷的前端预防与未成年人保护有机结合,构建起司法护航未成年人成长的立体防线。
加强校园法治建设,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大荔县人民法院也一直在积极实践。
3月11日,大荔法院民一庭员额法官、官池中心小学法治副校长权小璇联合官池派出所民警走进官池中心小学,开展“学法守法 健康成长”主题法治宣传活动。
“同学们,提到法律你们会想到什么呢?”“看到有人被欺负,怎样帮忙才正确?”在自由提问环节,学生们争相举手,权小璇耐心倾听大家的回答,并结合案例深入浅出进行讲解。生动的解释让晦涩的法条“活”了起来,学生们在互动体验中深化了对“遵纪守法”与“自我保护”的理解。
在普法讲座环节中,权小璇重点解读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未成年人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并结合自身审判实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剖析了校园欺凌的表现形式、危害后果及法律代价,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鼓励大家不做欺凌者、不做旁观者、不做沉默者。
3月12日,大荔法院立案庭干警王志龙以法治副校长的身份走进朝邑镇初级中学,以“拒绝沉默,为自己发声”为主题,为全校师生送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辅导课。
王志龙从校园中常见的安全话题入手,带领广大师生认识校园欺凌的特点、表现形式以及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等,并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及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守住法律底线,面对不法侵害,学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治辅导课结束后,王志龙还鼓励孩子们要不断学习,将法律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自己成长道路上的坚实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