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攀峰)3月14日,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在执行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通过精准调查、倒查证据链条,成功识破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行为,依法将其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侦查。
2024年10月,碑林法院就雷某诉朱某、刘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作出生效判决,判令朱某向雷某偿还借款本金15万元。朱某与刘某曾在离婚时协商一致,将原登记在刘某名下的房产归属朱某所有,但未办理产权变更手续。判决生效后,朱某非但没有主动履行义务,反而与刘某合谋,将该房产通过二手房交易方式转售给第三人。交易完成后,刘某在短期内将售房款转移隐匿,导致案件进入执行阶段后,朱某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
面对此情形,碑林法院执行干警先后赴房产交易中心调取过户记录、核查资金监管账户流水,并约谈涉案房产买受人,逐步锁定朱某实际控制房产、伙同刘某转移财产的关键证据。面对铁证,朱某在被法院传唤后承认其与刘某串通转移财产、逃避执行的事实。
2025年2月,法院对朱某采取拘留措施后,朱某仍拒不偿还案款。法院认为,朱某、刘某在明知法院判决义务未履行的情况下,转移财产、逃避执行,已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目前,碑林法院已依法将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