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夏日除“臭”记

  本报记者 史红海 通讯员 苟娜

  7月的宝鸡市麟游县麻夫村,每到夜幕降临后,一股浓烈的恶臭便会笼罩村庄。村民即便紧闭门窗,也常被熏醒,而这恶臭的源头,就是村外山坳中的“益豚生态”生猪养殖场。这条经陕西省人民检察院转办的12345热线线索,让麟游县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肩负起调查两万头生猪排污问题的重任。

  调查之初,检察官们便在养殖场锈蚀的铁门外遇阻。养殖场负责人以“防疫重地”为由拒绝接待,门内消毒水与粪污混合的刺鼻气味却无声地透露着异常。检察官赵锁田当即决定:“绕山!上梁!”山路上没有现成的通道,只有野兽踩出的小径和丛生的荒草。开路的干警挥舞镰刀劈开荆棘,蚊虫像黑雾般扑向干警被汗水浸透的衣衫;队伍末尾的干警紧握木棍,警惕着草丛中可能潜藏的野狗与毒蛇。当检察干警一行终于攀上山梁,烈日下的景象触目惊心:露天化粪池如同溃烂的伤口,深褐色的粪浆在池中翻滚冒泡,臭气在高温下蒸腾,径直扑向山下的村庄。

  获取关键影像资料后,检察干警们循着村支书的指引,转向山下的河道。龟裂的河床间淤积着浑浊的水洼,腐臭味在这里骤然变得更加浓烈。当检察干警蹲下身时,密密麻麻的绿头苍蝇迅速飞起,水面上漂浮着油腻的泡沫,暗流在高温中发酵出令人作呕的气息。这条被污染的河流,印证了养殖场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全面侵蚀。

  傍晚时分,暑气尚未消退,村里的空气像凝固的臭胶。篮球场上奔跑的少年因骤然变浓的恶臭被迫停步。村干部指着山坳无奈地说:“这臭气比钟表还准!晚上七点‘上班’,早上六点‘下班’……后半夜能睡着就算万幸。”村民抱怨道:“只要风一吹,这让人脑仁疼的味儿就往院里灌!”风与高温,成了污染扩散最高效的帮凶。

  检察干警们带着满身狼狈回到办公室,那些饱经“烤”验的证据在桌上铺陈开来:烈日下蒸腾的露天粪坑、蝇群环绕的浑浊死水、村民话语中的无奈、球场上被扼杀的活力……

  “立案!”赵锁田斩钉截铁地说,“这不是简单的气味扰民!露天化粪池不规范、臭气收集与无害化处理设施缺失……养殖场的行为已经明确危害到了周边生态环境和村民健康权益,而且影响范围远超一个村庄,必须通过公益诉讼撬动监管力量,督促他们建设规范的封闭处理设施,彻底斩断这个污染源。”

  很快,检察建议发出,要求养殖场拆除露天粪池、建设封闭处理设施、规范臭气收集与无害化处理流程等。随后,一场针对畜禽粪污的整治风暴在全县迅速展开:露天粪池被高效清除,封闭处理设施加速建设;粪污资源化利用模式逐步推广;巡查与培训的长效机制建立起来。改变,如同期盼已久的清风,令人窒息的臭气终于在夏夜里消散无踪。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公安
   第05版:检察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法院
   第08版:关注
榆林榆阳:数据赋能为司法服务提速
让法治与关爱照亮归途
长武、灵台深化协作共筑未成年人保护网
宝鸡渭滨学习贯彻全市检察长座谈会精神
图片新闻
勉县公检同堂培训提升办案质效
夏日除“臭”记
留坝公诉一起醉驾肇事逃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