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旅居养老别被“稳赚不赔”迷了眼

  高虎

  “夕阳红”遇上“诗和远方”,旅居养老本应是银发经济中一道温暖幸福的风景,然而,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日发布的典型案例却揭开了旅居养老的潜在风险:不法分子打着“养老金融”旗号,以养老公寓、旅居基地为噱头,非法集资超50亿元,让不少老年人的“养老梦”变成了“惊魂记”。这警示我们,新兴的旅居养老市场亟须筑牢防骗“防火墙”。

  旅居养老的兴起和走红,源于老年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田园归隐、文化体验、异地康养……这些融合了“医、养、游”的养老方式,精准击中了当代老年人的需求痛点。数据显示,我国旅居养老潜在需求已超2亿人次,但规范运营的服务机构不足千家。供需之间的巨大缺口,既让市场看到了机遇,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梳理这些非法集资案件,不难发现其套路虽多却有迹可循。

  “预付卡”“高回报”“零风险”是高频词。不法分子往往先抛出低价旅游甚至免费体验的“诱饵”,再以“本金保障”“固定收益”等承诺诱导老年人投资,将旅居服务异化为圈钱工具。更具迷惑性的是,不法分子会刻意模糊金融与服务的边界,打着政策擦边球包装项目,让不少老年人在“合规”的假象中放松警惕。

  市场乱象的背后,是行业标准的缺失和监管的滞后。当旅居养老的核心被异化为一场逐利的金融游戏,当企业不再深耕服务质量的打磨,转而沉迷于“圈钱—扩张”的恶性循环,其最终结局必然是资金链的轰然断裂,只留下满盘狼藉与无数家庭的失望。这不仅损害了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更透支了整个行业的信誉,让真正想做好服务的企业举步维艰。

  守护老年人的“旅居梦”,需要多方合力织密防护网。监管部门要亮出“利剑”,既要严查未经许可的金融活动,斩断非法集资的利益链,也要加快完善行业标准,让服务有章可循;企业要回归初心,将重心放在提升“医、养、游”的融合质量上,用专业服务赢得市场,而非寄希望于金融投机;社区和家庭则要当好“安全阀”,通过案例讲解、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老年人练就“火眼金睛”。

  对老年人而言,面对旅居养老的诱惑,更要多一分理性。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凡是承诺“稳赚不赔”的投资,大概率是陷阱。签约前查企业资质、看备案文件、问专业律师,这些步骤一个都不能少。毕竟,旅居养老的价值在于舒心的照护和精神的慰藉,而非虚幻的“高收益”。

  夕阳无限好,不该被“陷阱”打扰。让旅居养老回归服务本质,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山水间安享晚年,这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也需要社会的温情守护。唯有如此,“诗和远方”的养老梦才能真正照进现实。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聚焦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第04版:综合
   第05版:检察
   第06版:法院
   第07版:公安
   第08版:关注
居家安全 监护莫松懈
旅居养老别被“稳赚不赔”迷了眼
图片新闻
陕西跨行政区划检察机关完成新入额检察官培训
让司法温暖直抵人心
西安97家移动社区营业厅可为电动自行车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