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争民
“警察同志,我儿子已经失联22天了!昨天他同学突然转来孩子发的‘多保重,以后别联系了’的消息,这孩子不会想不开吧……”7月23日清晨,西安市阎良区的王女士攥着卷边的寻人启事,在西安市公安局灞桥分局狄寨派出所接待室泣不成声。值班民警赵凯见状,赶紧递上纸巾轻声安慰。与此同时,辅警项育东已迅速调取辖区监控,立即排查起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助就此展开。
赵凯深知,22天的等待对一位母亲而言度日如年。他耐心询问孩子失联前后的细节,一边安抚王女士情绪,一边梳理线索。原来,17岁的少年因与他人争执打架后离家,怕被父母责怪,便将所有家人的联系方式都拉黑。经过调查,警方发现孩子7月19日在灞桥区狄寨街道潘村出现后便没了踪迹。
“潘村,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赵凯对项育东说道。项育东立刻调取了潘村周边12个监控的影像资料,连续4个小时逐帧排查。画面模糊不清,但项育东的目光始终专注。终于,在一段模糊影像中,他捕捉到少年进入辖区一家酒店的身影。
然而,当赵凯和项育东赶到酒店时,少年已退房离开。时间紧迫,两人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即决定对潘村进行地毯式排查。
正午的潘村巷道闷热如蒸笼。赵凯和项育东分头走访,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私房出租屋、废弃厂房,甚至是堆满杂物的天台。汗水浸透衣衫,脚步不曾停歇。
第三次排查到酒店周边时,项育东注意到巷口有一个晃动的身影。他立刻警觉:“那穿黑色短袖的男孩,和监控里一样!”两人谨慎靠近确认身份后,并未贸然上前,而是悄悄通知王女士到场。
王女士接到电话后火速赶到现场。看到儿子安然无恙,她激动得说不出话。赵凯蹲下身,拧开一瓶矿泉水递给少年,轻声说:“我知道你受委屈了,先跟妈妈回家慢慢说,好不好?”少年低头不语,眼神抵触。项育东掏出手机,向少年展示王女士这些天的寻人记录,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条线索、每一次希望与失望。
当听到母亲哽咽着说“妈妈再也不骂你了”,少年的眼眶终于湿润了。他抬头看看母亲,又看看两位警察,最终扑进母亲怀里放声大哭。所有的委屈、恐惧和不安,都融入了母子紧紧相拥的泪水中。
王女士眼中泪光闪动,紧紧握住赵凯和项育东的手:“谢谢你们,真的谢谢!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赵凯笑着摇摇头:“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青春期孩子容易冲动,要多关注、多沟通、多理解。”
这次温暖救助的背后,是值班民警赵凯连续出警当天仅睡4小时的坚守,是辅警项育东鞋底磨破的印记。他们整整忙碌了12个小时,忘却了疲惫与饥饿,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找到孩子,让他安全回家。
事后,王女士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狄寨派出所。她再次紧握赵凯和项育东的手,深深致谢:“你们不仅救了我的孩子,更救了我们这个家。永远记得你们的恩情。”两人笑着接过锦旗,心中充满满足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