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通讯员 刘军
在延安新区一小的教学楼旁,一个悬挂着的信箱,格外醒目。
信箱旁边,有一块温馨提示牌,上面写着:“亲爱的同学:如果遇到家庭暴力、校园欺凌,发现校园有盗窃、携带刀具、强拿硬要、打架等行为,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报警或给‘警察叔叔信箱’写信,学习生活中想说的、不敢说的,都可以给我们传递小纸条,警察叔叔一直和你们在一起,呵护你们安全健康成长!”
这个信箱就是延安市公安机关在全市各中小学校设立的“警察叔叔信箱”。
“‘警察叔叔信箱’的好处在于学生们遇到想说又没处说、不敢说、难开口的问题时,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来倾诉。”7月29日,延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学校设置“警察叔叔信箱”源于2024年3月。民警们在走访中发现,学校部分遇到生活困扰、受到伤害的学生或因为害怕、害羞,或出于担心,常常会把事情憋在心里,导致把小问题变成大麻烦。“以前我们往往在事情发生了才赶过去处理,但那时孩子可能已经受到伤害了。设置‘警察叔叔信箱’,就是想让学生们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间告诉民警。”延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持续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2024年3月,延安市公安局率先在新区9所中小学校试点启用“警察叔叔信箱”。同年6月,“警察叔叔信箱”在全市推广,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市328所中小学校全覆盖,累计收信1100余份,解决涉校问题123个。
“一开始推广的时候,孩子们会远远地看着信箱。”延安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打消学生们的顾虑,民警主动走进学校,告诉学生们,“警察叔叔信箱”是保护他们的“树洞”,有什么悄悄话都可以放心说。同时,民警还严格遵守一条规矩:除了处理事情的警察和老师,学生们在信里写的内容绝不会透露给其他人。民警的真诚逐渐让学生们敞开了心扉。延安新区一小一名老师说:“以前学生受了委屈可能只会偷偷哭,现在他们会说要写信告诉警察叔叔。”
学生小雨(化名)在信中反映:她总被同学孤立,还经常听到一些难听的话。小雨的信让民警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立即联系学校的心理老师、小雨的班主任,一起对小雨进行心理疏导,并对小雨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在民警、心理老师、班主任的帮助下,小雨重新变得开朗自信起来。在给“警察叔叔”的第二封信中,她写道:“谢谢警察叔叔,现在没有人欺负我了,上学路上我也有小伙伴啦!”
小小的信箱承载着学生们的心事、烦恼。作为全省首个全域推行“警察叔叔信箱”的地市,延安市公安机关构建了“一校一信箱、每周一开箱”的标准化运作模式,并根据来信所反映的内容,第一时间安排法治副校长与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学生们遇到的问题。
延安市公安局还建立了“三色预警”分级处置机制,即“一般问题24小时答复、涉校纠纷3日内处置、安全隐患即时联动处置”。一年以来,通过“警察叔叔信箱”,延安市公安局成功整治校园周边摊贩乱象、化解学生心理问题、改善食堂餐食质量等问题,消除安全隐患30余处。此外,延安市公安局还建立多部门协同机制,对非警务问题及时转办处理;出台4项规范性文件,建立11项隐患清单,组织专项解读活动10余次。
“警察叔叔信箱”不只是学生们诉苦的“树洞”,也是学生们的“解忧小站”。“好朋友总问我要零花钱,我不想给又怕他不跟我玩了,怎么办?”“爸爸妈妈吵架了,我好害怕。”……面对学生们提出的各式各样的问题,民警们会用印有警察卡通图案和鼓励话语的彩色信纸给学生们回信,让每一次交流都变成一股流进学生心里的暖流。
延长县黑家堡初级中学的一名学生在信中写道:“警察叔叔的回信让我知道,原来遇到困难不用害怕,总有人在默默守护我们。”这种情感共鸣正是“警察叔叔信箱”的价值所在。
一位专门负责信箱工作的民警坦言:“这个信箱就是想在学生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为他们提前点亮一盏灯,告诉每一个孩子,你的声音‘警察叔叔’听到了,‘警察叔叔’会保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