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程倩雯 乔小妮
“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8月28日,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左小莉谈及生态环境保护时话语铿锵。而这背后,是该院从4月份排查汽车维修厂污染问题起步,通过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推动机动车维修拆解行业整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行动实践。
今年4月17日,秦都区检察院公益诉讼办案团队的检察干警到辖区某汽车维修厂进行检查。刚走进作业区,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眉头紧锁:地面上,废机油肆意滴落,在水泥地上留下斑驳的痕迹。
“这些废机油如果渗入地下,会造成环境污染,这可不行!”一名检察官神情严肃地对汽车维修厂负责人说。
机动车维修拆解行业,一头连着资源循环利用,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环节;另一头连着生态环境安全,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污染的源头。
4月27日,针对前期检查发现的问题,秦都区检察院果断出击,立即开展机动车维修拆解行业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此次专项监督,检察干警紧扣油液回收、危险废物处置等关键环节,采取“实地核查+台账溯源”的双轨模式,对4家汽车拆解企业、2家4S店及6家机动车维修企业展开了排查。
随着排查的深入,部分企业环保意识淡薄的现状逐渐浮出水面,令人触目惊心。在一些企业的拆解区,待拆车辆露天堆放,杂乱无章;拆解区域没有划分明确的功能区域,地面防渗漏措施形同虚设,油液渗漏隐患十分突出。走进危险废物暂存间,防漏、防流失措施严重缺位;企业的管理台账记录潦草,危险废物去向成谜。
“这些问题就像隐藏在土壤和水体中的‘隐形污染源’,若放任不管,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左小莉说。
5月12日,秦都区检察院启动行政公益诉讼程序,向主管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检察建议中明确要求其强化日常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限期整改到位。相关主管部门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响应,立即行动,以“一企一策”的方式督促企业整改,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整改方案。在相关主管部门的严格督促下,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露天堆放的车辆被规范存放,曾经杂乱无序的作业区划分了清晰的功能区域,并铺设了防漏设施;原来不符合标准的危险废物暂存间按要求进行改造,防漏、防流失措施一应俱全;原本潦草的管理台账变得清晰可溯,危险废物去向一目了然。
截至8月8日,在相关主管部门的严格督促和企业的积极配合下,涉案企业全部整改到位。曾经存在诸多隐患的企业,如今焕然一新,行业规范化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同时,行政机关以此次整改为契机,制定《机动车维修拆解行业危险废物专项整治方案》,为行业规范发展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并组织20余家企业负责人召开规范化管理培训会,邀请专家授课,详细讲解环保法律法规和危险废物管理知识。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我们将以公益诉讼为抓手,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深化与职能部门的协作联动,以常态化监督推动行业规范发展。”左小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