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洪钧
“今年以来,安康市司法局紧扣深化‘三个年’活动部署要求,立足司法行政职能定位,从权益保障、执法规范、法律服务、纠纷调处四大维度精准施策,持续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提升法律服务质效,为全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优化筑牢司法根基。”8月28日,在安康市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安康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全市司法行政系统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成效。
今年以来,安康市司法局扎实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将4家中小企业纳入市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时推荐1名企业工作人员担任基层立法联络员,让企业诉求更直接地融入立法环节。
安康市司法局在合法性审查上严把“关口”,在巩固涉企不平等法规政策清理成果的基础上,加大对市政府涉企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重要合同(协议)的合法性审查力度;开展民营经济促进领域法规规章及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提出拟废止、拟修改意见3件,从制度层面保障企业平等发展权利。此外,安康市司法局畅通行政执法监督渠道,设立27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选聘75名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组织召开3次企业座谈会,实时收集企业诉求与意见建议。
安康市司法局深入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创新建立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便民服务热线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行政执法监督护航企业发展“三项机制”,推动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复议监督高效衔接。坚决纠治违规行政执法行为,针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及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执法等问题,通过制发执法监督意见书、督办函,督促执法部门限期整改,并建立长效机制,从源头规范执法行为。
在执法管理上,安康市司法局推行涉企行政检查计划管理,组织编制市、县、镇三级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主动公示涉企检查事项及依据,有效避免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同时,严格执法人员资质管理,对251名不适合继续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予以清理,依法注销其行政执法证件,保障执法队伍专业性;修订印发《安康市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办法》,明确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类型案卷的评查内容、标准、程序及方式,累计评查涉企行政执法案卷1273卷,对发现的问题点对点反馈整改,切实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
在法律服务供给上,安康市司法局开展民营企业公司律师试点工作,引导律师常态化开展入企法律服务与“法治体检”,精准对接4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代理涉企案件305件,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扎实推进“公证规范优质”行动,优化民营企业司法鉴定与公证服务,推出预约办理、上门服务等便民举措,上半年共办理涉企司法鉴定9件、公证85件,切实解决企业办事难题。
在普法宣传方面,安康市司法局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及“三单两书”普法工作制度,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精心组织“典亮企业”活动,开展民法典宣传活动1560余场次,发布宣传视频47个,推动民法典深度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日常生活。此外,安康市司法局还联合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举办民营经济促进法专题培训,覆盖市工商联所属商协会、市新联会及重点民营企业代表200余人,助力企业提升依法经营能力。
围绕民营企业劳资关系、征地拆迁、投资融资等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安康市司法局灵活运用“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党建+调解+公证”等工作机制,成功化解涉民营企业纠纷52起,高效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持续加强安康仲裁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加大仲裁制度与仲裁服务宣传推广力度。今年以来,共受理民商事仲裁案件47件,办结32件,为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同时,深化行政复议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全市行政复议机构今年已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19件,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营造稳定和谐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