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融合“情理法” 点亮“智慧+”

——彬州法院新民法庭创新实践助力基层治理

  本报记者 郭朝霞 见习记者 袁大维

  “这事你们可得给我做主!”8月21日,因土地流转纠纷,彬州市新民镇村民王某找到彬州市人民法院新民法庭“老支书调解室”寻求帮助。

  “别急,咱们慢慢说。”68岁的退休村支书郑芳民给王某倒了杯茶后,在手机上点开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出王某签订的合同,又翻出农村土地承包法,逐条给王某解释相关条款。经过“背靠背”的调解,王某的土地流转纠纷得以调解,当事双方在线签署了调解协议。这样的调解场景,在新民镇已成为常态。

  近年来,新民法庭将村规民约与智慧法院建设相融合,通过打造“老支书调解室”,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先后获评“枫桥式人民法庭”等3项省级荣誉,集体立功3次。

  “在农村,很多纠纷不是法律问题,而是情理问题。”郑芳民感慨道。自2019年新民法庭创新成立“老支书调解室”以来,像郑芳民这样德高望重的4名退休村支书,凭借“人熟、地熟、事熟”的优势,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052件。退休村支书们用“一碗水端平”的公道心和“进得了门、说得上话、交得了心”的群众工作法,让大量矛盾化解在诉前,相关经验被咸阳市列为示范案例。

  在调解一起赡养纠纷时,老支书们先带老人的子女去家中看了老人独自生活的艰辛,又组织家族长辈召开“圆桌会”,用“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教育感化他们。最终,老人的子女签下赡养协议。

  “调解要讲温度,但法律是底线。”郑芳民说。“老支书调解室”让更多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一线,而对于偏远地区的群众,新民法庭开通了“云上法庭”,以科技赋能惠及群众。

  “没想到打官司不用跑法院了,手机点一点就解决了!”8月18日,一起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通过“云上法庭”顺利调解后,在江苏务工的李某通过视频,向新民法庭庭长雷青春连声道谢。

  2024年,李某在四川某工地务工时受伤。因赔偿问题始终无法与施工单位达成一致,李某诉至法院。承办法官通过“移动微法院”组织双方进行了在线调解,仅用1小时就促成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随后,承办法官通过电子送达系统将调解书发送给双方,实现了案结事了。

  “智慧法院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司法理念的革新。”雷青春说。在“老支书+科技”双轮驱动下,新民法庭构建了“一站式多元解纷+智慧法院”模式,利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电子送达系统等,实现立案、调解、庭审全流程在线办理。今年上半年,新民法庭收案量同比下降5.6%;截至今年8月中旬,法庭已组织线上调解1300余次、线上开庭190余次,电子送达1100余次,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标题导航
~~~——西安市“八五”普法工作综述
~~~
~~~
~~~
~~~
~~~——彬州法院新民法庭创新实践助力基层治理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安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公告
   第06版:法院
   第07版:说法
   第08版:聚焦
法治清风润古都
省检察院举办全省检察调研骨干研修班
陕西严打养老诈骗犯罪
图片新闻
省司法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
融合“情理法” 点亮“智慧+”
今日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