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4500米海拔的坚守

——记商洛市商州区法院援藏法官敬小涛

  本报记者 李煜 通讯员 李從熇 毛清源

  高原之上,凛冽的风裹挟着砂石呼啸。在平均海拔4500米的西藏阿里,一道身影穿行于雪山荒原之间。头痛欲裂、胸闷窒息、一步三喘……严酷的自然环境是常态,他却步履坚定地奔向每一个执行现场,他就是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法官敬小涛。

  奔向高原,赴一场法治之约

  “法官的使命,就是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西藏法治建设需要力量,我义不容辞!”2025年春,敬小涛的回答斩钉截铁。告别牵挂的妻儿和年迈的父母,怀揣着对法律事业的赤诚和对雪域同胞的深情,他毅然踏上了这片被称为“生命禁区”的高原。

  高原反应给了他猝不及防的“下马威”:头痛欲裂仿佛要炸开,胸口像压着巨石般窒息,整夜难眠,稍快几步便心跳如鼓、气喘如牛。他一边顽强适应,一边争分夺秒投入工作。

  初抵阿里,巨大的挑战横亘眼前:迥异的案件类型、巨大的语言鸿沟、极限的自然条件……执行之路,每一步都步履维艰,但敬小涛没有退缩。凭借精湛的业务能力和丰富的执行智慧,他精心策划并推动了阿里地区两级法院执行局联合打响“阿里风暴”集中执行专项行动。多起沉积多年的“骨头案”被成功执结。

  崎岖路上,书写为民答卷

  阿里,地广人稀,自然环境恶劣,执行力量捉襟见肘。被执行人难寻、财产线索难查、文书送达更是难上加难。人案矛盾尖锐,压力如影随形。

  一次,为追讨被拖欠的农民工的血汗钱,敬小涛和同事驱车奔赴海拔5000多米的偏远牧场。路途艰险远超想象,崎岖山道被积雪覆盖,车辆数次深陷泥淖。刺骨的雪水瞬间浸透棉裤,他们咬着牙,一次次合力推车;凛冽的寒风如刀刃割面,却无法阻挡他们的脚步。颠簸十几个小时后抵达,面对的却是被执行人的强硬抗拒。

  敬小涛没有气馁。他耐心释法,明析拒执的严重后果;他深入走访,向村委会和乡邻了解实情。两天两夜的坚持与真诚,终于融化了坚冰。被执行人低头认错,主动履行了义务。农民工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久违的工钱,滚烫的泪水伴着连声的“谢谢”。

  为破解阿里地区两级法院执行积案多、到位率低的沉疴,6月25日至28日,“阿里风暴”集中执行专项活动雷霆出击。行动前,敬小涛夙兴夜寐,反复推敲方案,精准部署任务。

  4天!仅仅4天!参战干警们承受着剧烈的高原反应,无惧风险,星夜兼程,足迹踏遍预定执行现场。这场风暴,以雷霆之势涤荡积弊:依法传唤46人,司法拘留3名顽固拒执者。在敬小涛等援藏干警与阿里同仁的并肩鏖战下,两级法院共执结案件46件,执行到位金额共计625万元。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让当地各族群众真切触摸到了公平正义的温度。

  传经送宝,留下执行智慧

  “阿里同事们都叫我‘老师’,这份热情和信任,让我这个基层来的法官既感动又惶恐。”敬小涛动情地说。他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工作中,他倾囊相授,将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先进的执行理念、规范流程和信息化应用经验,毫无保留地带到阿里。他协助优化工作机制,提升执行质效。

  办案之余,他的足迹深入辖区。在案件堆积如山的噶尔县法院,他对300余件案件抽丝剥茧,精准分类,深刻剖析症结,为办案思路破冰开路。在人手奇缺的普兰县法院,面对旧存47件、新收83件的执行重压,他针对50余件“钉子案”逐一“把脉问诊”,梳理细节,深挖病根,为每件案子开出清晰的“药方”。针对堵点难点,他因地制宜提出切中肯綮、操作性强的破局良策。

  他的奉献,高原铭记。近日,一封承载着西藏阿里深厚情谊的感谢信,穿越万水千山,飞抵商洛市商州区法院。信中,阿里中院对敬小涛为期两个月的援藏工作致以崇高敬意与衷心感谢,信中特别写道:“感谢敬小涛同志舍小家顾大家,用奉献与担当,生动诠释了新时代援藏精神的核心内涵。”面对赞誉,敬小涛说:“我只是尽了本分,阿里需要我,我随时准备再出发!”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安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公告
   第06版:法院
   第07版:说法
   第08版:聚焦
韩城:融合勤务 护校安园
商洛市发出号召:向李静毅同志学习
榆林市检察院召开党组扩大会
图片新闻
宝鸡凤翔检察院办理首例律师跨省阅卷
4500米海拔的坚守
咸阳启动“全国药品安全宣传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