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萍 张永林
新时代“枫桥经验”是基层社会治理的中国方案,是党领导人民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经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基层检察院办理控告申诉案件,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将群众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的重要方式,事关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强化基层检察院控告申诉工作,应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以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为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灵活运用“三治融合”方式,推动检察机关深度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检察机关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效能。
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控申工作是检察机关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是做好检察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检察机关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实践窗口。基层检察院深入推进控告申诉检察工作,要深入学习领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精神内涵,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结合检察“双进”、信访受理、司法救助、反向审视等重点工作,探索建立完善“控申+”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将社会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比如,在检察“双进”工作中,要加强与司法机关、基层群众组织的协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深入基层了解群众诉求,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在司法救助工作中,要注重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的有效衔接,及时救助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体现司法人文关怀。
以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为目标。控申工作既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的重要环节,也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重要途径,通过依法公正处理控告申诉案件,能够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任和信心,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为目标强化控申工作,意味着要通过依法处理群众的控告、申诉和信访事项,确保法律法规在基层得到正确、统一的实施,从而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稳定、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检察院控申工作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及时发现和化解潜在的矛盾纠纷,避免矛盾激化升级。要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监督执法司法行为,纠正违法违规问题。要坚持法治思维,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处理控申案件,建立健全控申案件的跟踪问效机制,确保案件办理质量和效率。要加强与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作联动,通过多部门协作,共同化解矛盾纠纷,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加强对控申案件的分析研判,从个案中发现普遍性问题,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性是司法机关的本质属性,建立控告申诉制度目的是在公民对执法、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行为不满时,为其提供一条救济途径,这是检察权为人民行使让人民满意的价值导向。“枫桥经验”之所以历久弥新,其中的关键密码就是因为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办理控告申诉案件既是人民检察院的一项法定职责,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强化基层控告申诉检察工作,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因此,基层检察院在办理控申案件时,要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严格落实首办责任制和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确保群众的每一封来信、每一次来访都能得到及时、规范的回复和处理。要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推行定点接访、预约接访、检察长接访包案等制度,优化信访案件的接收、流转和办理机制,方便群众表达诉求,推动矛盾就地化解。对于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可以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第三方通过公开听证、简易听证等方式,共同推动矛盾化解,提升群众满意度。此外,在强化司法救助的同时,要努力构建多元化救助体系,确保每一个符合条件的信访人都能得到及时救助。
灵活运用“三治融合”基本方式。“三治融合”是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被实践充分证明为科学有效的善治方式,核心内涵就是把自治、法治、德治三种治理方式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发挥不同治理方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理论创新。基于控告申诉案件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灵活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精神实质强化基层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关键是要准确把握自治、法治、德治和基层控告申诉检察工作之间的关系,厘清不同治理方式在开展基层控告申诉工作中应当发挥的作用及实现路径,既要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在自治方面,控申部门要发挥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引导人民群众通过调解、协商、谈判等非诉讼方式解决矛盾纠纷。在法治方面,控申部门要依法公正办理控申案件,确保案件办理结果合情合理合法,维护司法公正;同时,要加强法律援助和法治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在德治方面,控申部门要发挥好道德教化作用,关注当事人的情感和道德诉求,通过开展社会救助、释法说理、心理疏导、道德模范评选等活动,帮助当事人理解法律、化解心结,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作者单位:西安市未央区人民检察院、西北政法大学法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