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锋
“当事人都没想到能这么快拿到案件款!”6月6日,渭南市华州区人民法院高塘法庭庭长张勇平在接受采访时,转述了原告刘某领到案件款后的喜悦之言。
2024年9月6日,在一起民间借贷案件中,原告刘某腿部残疾,被告身处外地,为减轻当事人诉累,高塘法庭法官通过电话、微信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多轮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就还款事宜达成一致,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实现案结事了。
近年来,高塘法庭不断深化多元共治,聚焦主责主业,提升办案质效,助力基层治理。近三年来,高塘法庭共审结各类案件658件,调撤率78%,连续保持案件“零发改”“零信访”“零投诉”的良好态势,先后4次被渭南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集体三等功”。
坚持党建引领 持续激活红色动能
高塘法庭始终将党建引领贯穿法庭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创建“一类基层党组织”为目标,进一步规范“三会一课”制度;利用主题党日活动,讲授党的建设、队伍建设、审判技能、调解艺术等课程,并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建设法庭党建室、荣誉室等活动场所,持续深化廉洁教育和警示教育,引导法官干警坚守司法为民初心。同时,高塘法庭积极践行“如我在诉”理念,不断丰富司法便民措施,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流程指引、法律文书模板、自助立案服务。
此外,高塘法庭推广运用“互联网+”模式,依托“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和“云上法庭”智能终端设备,为当事人提供“云庭审”“云调解”“云送达”等服务。近三年来,高塘法庭累计完成网上开庭、线上调解103件,送达法律文书1200余份。
在普法宣传方面,高塘法庭坚持“社区点单、法官接单”,及时为群众进行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提升群众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深化多元共治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高塘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诉情简报》“晴雨表”作用,对辖区矛盾纠纷的类型、特点、趋势进行预警研判,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助力基层治理向科学化、精准化、法治化转变。针对农村地区高发案件类型,高塘法庭通过解析典型案例、分析裁判规则等方式,对村“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进行法律法规、调解技巧和调解方法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助力调解质效不断提升。
针对辖区发生的矛盾纠纷及存在隐患,高塘法庭积极构建“法庭+派出所+N”调解机制,由派出所及时介入,化解矛盾纠纷,防止冲突升级。法庭同步提供法律支撑,联动综治中心、司法所、村委会等进行处理。2024年以来,通过该机制,高塘法庭成功化解矛盾纠纷70余起。此外,高塘法庭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司法确认”诉调联动机制,充分运用“法官+特邀调解员”调审一体模式,依托特邀调解员人地两熟优势,对庭审中有调解意愿的当事人进行调解,共同推动纠纷高效化解。
聚焦主责主业 全力提升办案质效
高塘法庭始终将调解贯穿于审判工作全过程,对案件中出现的细小矛盾纠纷,耐心劝导;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在庭前进行调解;对争议较大但有调解意愿的案件,由法官庭后组织调解;同时,根据案件实际,采取入户走访、田间地头等方式调解,持续提升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能力。高塘法庭牢固树立“调执”一体化理念,积极探索法庭直接执行调解案件机制,通过从保全财产划扣、督促当庭履行、现场监督执行等方式执结案件。2024年以来,高塘法庭执结各类纠纷62件,执行到位金额123万元。
针对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案件,高塘法庭持续深化判后“双延伸”服务,及时将情况向派出所、当事人所在地通报,并提出防控建议;同时,通过判后回访、心理疏导、释法说理等方式,缓解当事人情绪。目前,高塘法庭已联合镇村、妇联为30余名当事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情感疏导服务。
“我们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精准发力,切实将法庭打造成公正司法的窗口、为民服务的阵地、基层治理的纽带。”高塘法庭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