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震 通讯员 王晓强 张海峰
一年内判处拒执罪3案3人,53件“骨头案”迎刃而解,2000余万元真金白银执行到位——这份来自榆林市横山区人民法院的成绩单,见证了“115”打击拒执犯罪工作体系的雷霆之势。
为贯彻落实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关于严厉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犯罪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横山区法院牢固树立“司法权威不容挑战”理念,探索构建了以“党委领导+一把手统筹+五项机制支撑”为核心的“115”打击拒执犯罪工作体系,推动打击拒执工作由“分散施策”向“系统治理”转变。
联席会议,下好统筹协调“先手棋”
横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组织召开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席会议,协调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举行打击拒执罪执行联动机制签约仪式,签署《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工作规定(试行)》,形成了“党委统领、法院主责、部门协同、社会共治”的打击拒执工作新格局。
横山区法院将打击拒执犯罪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领导小组,出台《打击拒执犯罪实施方案》,协调公安、检察、司法等多方力量,整合立案、刑事、执行等部门力量,组建专业化工作专班。通过清单化管理、节点化督办,该院形成了“领导小组统筹、专班牵头推进、部门协同发力”的高效机制,对打击拒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畅通渠道。
按照“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横山区法院召开法检公开打击拒执工作联席会议8次,进一步统一立案标准、优化线索移送流程,解决证据收集难、立案标准模糊等问题。同时,该院联合检察院、公安机关对业务骨干进行集中培训,重点讲授拒执罪的认定标准、证据的收集固定、笔录制作等疑难问题,提升执行规范化水平。
联合查控,下好无缝衔接“连环棋”
去年12月,横山区法院创新设立全省首个公安驻法院打击拒执犯罪联络办公室。公安横山分局遴选业务骨干入驻法院执行局,实现公安机关与法院执行部门无缝对接。该办公室运行以来,公安部门对法院决定司法拘留的失信被执行人下落及财产线索,即时查询信息300余条,控制被执行人87名,推动53件案件得以化解,执行到位金额1600余万元。打击拒执犯罪联络办公室的成立推动了公安力量前置和深度融合,增强了对拒执线索处置的时效性与精准性。
此外,横山区法院建立健全“立审执”协调机制,引导刑事法官提前介入执行案件的证据审查,推动“立案-审理-执行”一体化运行。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拒执线索一经启动,即由刑事审判庭提前审查证据材料、参与方案设计,实行“一案一策”,确保移送材料完整、程序合规、衔接顺畅。同时,该院开辟了“绿色通道”,对拒执案件在法院内部优先流转、限期办结,实现了拒执案件“快立、快侦、快诉、快判”,形成了案件全生命周期的打击闭环。
执拘调联动,下好惩育结合“基础棋”
横山区法院与公安横山分局建立了“执拘调联动”机制,进一步拓宽源头治理新路径。该院充分利用公安机关拘留所,以化解矛盾纠纷为目的,多措并举,将执行和解工作贯穿拘前、拘中、拘后全过程,促使26名被执行人主动履行法律义务,实现司法惩戒和法治教育双赢。
同时,横山区法院积极建立专题宣传机制,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广泛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着力营造惩治抗拒执行违法犯罪行为的宣传氛围。目前,该院已在被执行人住所地的村委会、村广场、居民集中点,累计张贴失信悬赏公告1000余份,促使268件案件得到化解。
横山区法院还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拒执犯罪典型案例,集中展示打击成果,并组织34名被执行人旁听庭审3次,促使7名被执行人当场履行义务,达到震慑犯罪、教育群众的目的。
执行工作是保障当事人权益的最后一步,也是法院维护司法权威的关键一环。横山区法院探索的“115”打击拒执犯罪工作体系正是一次生动的实践。该院通过党委统筹、系统治理、机制创新,有效破解了拒执案件查找难、打击难、移送难等问题,彰显了“115”体系的打击能力,为全省法院推进打击拒执犯罪工作提供了“横山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