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洋
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发创新活力的重要引擎,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陕西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通过制度创新、服务升级和协同治理,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出一条具有陕西特色的营商环境优化路径。
强化法治保障,筑牢公平竞争制度根基
良好的营商环境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只有在法律框架内运行,才能确保市场主体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统一。在立法层面,陕西注重与国家法律体系衔接配套,先后出台《陕西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等地方性法规。202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颁布施行,陕西迅速启动配套立法程序,细化市场准入、融资支持、权益保护等条款,为民营企业提供更精准的制度供给。
在规范执法层面,陕西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减少对企业的不合理干预,建立行政执法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防止选择性执法和乱罚款现象发生。
在司法保障层面,陕西各级法院坚持“平等保护、全面保护、依法保护”原则,依法妥善处理涉企案件。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探索“快立快审快结”机制,缩短案件审理周期,提高审判效率;咸阳、渭南等地法院设立“涉企绿色通道”,有效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同时,全省积极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开设网上立案、远程庭审、电子送达等服务,极大提升了司法服务的便利性和覆盖面。
营商环境的优化不仅依赖于法治的刚性约束,并且需要制度层面的持续创新。陕西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不断创新行政审批和服务机制,努力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优、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政务环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简化市场主体准入程序。不断健全政企沟通机制,各级工商联和行业协会广泛搭建“亲清会客厅”“企业家恳谈会”等平台;省委统战部牵头建立“民营企业直通车”制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实行限时办结、跟踪督办,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积极建设数字政府,依托“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此外,持续强化惠企政策落实,针对民营企业普遍反映的政策“看得见、够不着”问题,建立“政策直达”机制,通过数字化手段精准推送政策信息,确保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升级政府服务,打造全周期企业支持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在于服务企业、服务发展。陕西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围绕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体系。
在融资服务方面, 陕西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发展新型融资工具,并加快建设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支持符合资质民营企业挂牌上市融资。同时,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绿色低碳项目给予贴息补助,缓解企业资金压力。
在人才服务方面,陕西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并推出“人才新政”,吸引高层次人才来陕创新创业。
在要素保障方面,陕西加大土地、能源、数据等资源供给力度,推动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完善水、电、气、暖、网等基础设施配套,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陕西还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帮助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对接优质资源,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
构建共治格局,凝聚优化环境合力
营商环境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多方协同、合力推进。陕西在实践中逐步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营商环境治理体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省委、省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主要领导挂帅的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项改革任务,并不断压实属地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见效。
陕西建立省级统筹机制,将营商环境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开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通过引入“企业满意度调查”机制与第三方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强化社会监督力量,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监督平台、建立健全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线索调查处理“一机制、一平台、一热线”,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营商环境优化的良好氛围。媒体、智库等第三方机构积极参与舆论引导和政策解读,为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陕西还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黄河流域省份建立“跨省通办”机制,推动市场监管、信用信息、政务服务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打破行政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强化跨区域协作。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陕西营商环境建设还需在三个方面深化提升。首先,要进一步完善法治保障体系,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细化落地,强化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保护,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专心发展。其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水平,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热土。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确保各类扶持政策真正惠及广大民营企业。此外,充分发挥仲裁、调解、公证等非诉讼方式的作用,健全多元化解纷机制,降低企业维权成本,维护良好市场秩序。开展普法宣传,践行“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理念、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和“三单两书”普法工作制度,营造尊商重企、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后,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先进地区经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推动陕西营商环境向更高层次迈进。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