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争民 通讯员 陈涵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是一个拥有70多年历史的老旧城区,这里小区密集,老龄化相对严重。公安灞桥分局纺织城派出所借学雷锋活动为契机,在“警社共治”基础上打造了独具特色的“银发警务”模式,旨在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实现了“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的有效转变,为广大老年人安享晚年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024年5月,纺织城派出所率先成立了西安市第一支学雷锋“银发警务”服务队。该服务队聚焦辖区老年人群体,以社区民警为主体,由治安协理员、社区工作者、法律工作者、退休老党员及医护工作者等多方力量联合组成,针对辖区孤寡、独居等特殊老人群体,定期开展巡逻防控、隐患排查、普法宣传、走访慰问、矛盾调解、暖心服务等工作和志愿服务活动,全力为辖区老年人安享晚年保驾护航。目前,纺织城派出所已组建4支学雷锋“银发警务”服务队,服务队人数达到47人,共服务老年人300余人次。
“纺织城派出所成立的这支‘银发警务’服务队,帮了我们社区的大忙了,民警们每天都来社区,为老年人宣传反诈知识,还手把手为一些老年人下载国家反诈APP小程序,真的太好了。”2月28日,一印社区主任任增誉说道。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纺织城派出所在警务室专门增设“银发警务”服务窗口,简化办事流程,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实现了“被动警务”向“主动警务”的转变。目前,社区民警已累计为60多位老人提供上门服务和帮助,同时,在治安协理员和社区工作者的帮助下,对辖区265名孤寡、独居、易走失、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逐一登记造册,积极与社区合作,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行动,定期上门探望这些特殊老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帮助150余次。
“有一次,我爸突然身体不适,幸好被民警在走访时发现,当即打电话给辖区医院,老爸才得以及时救治。”居住在三棉社区的王先生说道。
辖区经常出现老年人走失类警情,尤其是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走失后,大多说不清楚自身及家庭情况,寻找时往往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在冬季、雨天或夜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近2年来,纺织城派出所通过工作积累,制作了一本26名易走失老人的“精准画像”登记册,对走失老人的家属联系方式、住址、照片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有效提升了走失类警情的处置效率。同时,派出所经过多方协调,争取资金为易走失老人免费发放智能定位器。一旦老人走失,家属或民警即可通过手机APP迅速锁定老人的位置,紧急情况下,老人也可以根据设备上的“SOS”一键按钮直接向家人进行紧急呼救。该设备还具有围栏功能,老人离开家一定距离就会自动报警,极大缩短了寻找走失老人的时间,降低了发生意外的风险,深受辖区群众的欢迎。
“‘银发警务’服务队,通过2年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真正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实事,特别是预防老人走失智能定位器、‘邻里守望’学雷锋活动,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此项工作开展下去。”纺织城派出所所长张华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