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为孩子系紧出行“安全带”

  纪言

  暑期是中小学生出行的高峰期,道路交通压力也相应增大。暑假出行,有哪些交通安全风险?应该如何防范?针对这些问题,8月8日,笔者采访了陕西省公安厅交通管理总队相关负责人。

  问:孩子多大才能骑车上路?有哪些严格限制?法律依据是什么?如果孩子偷偷骑了车,出事了责任怎么算?

  答:这个问题非常关键,是安全底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未满12周岁不得骑行自行车;未满16周岁不得骑行电动自行车。设定年龄红线,一是未成年人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身体协调性、力量可能不足,难以完全掌控车辆;二是安全意识薄弱,对交通规则认知不深,风险预判能力差;三是应变能力不足,遇到突发状况(如车辆避让、路面突发情况)时,往往反应不及。

  现实中,未成年人违法骑行一旦发生事故,即使其自身受伤,也可能需依法承担相应责任。例如:广东深圳一名15岁中学生驾驶电动自行车被撞伤导致休学一年,因其未达法定年龄,法院判其需自行承担部分责任。云南大理15岁的苏某镇驾驶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事故,交警认定其承担事故主要责任(80%)。

  问:到了法定年龄骑车,路上哪些“小动作”最危险?分心驾驶有哪些危害?

  答:即使年龄达标,骑行时也必须全神贯注。最危险的“小动作”包括:看手机、打电话,视线和注意力完全脱离路面。双手离把或持物,对车辆失去有效控制。互相追逐、嬉戏打闹,后座乘客突然移动或干扰驾驶极易导致失控。与同伴并排骑行、聊天,占用道路空间,分散注意力。

  分心驾驶具有较大的危害,比如,“盲骑”距离惊人,以电动自行车最高限速25公里/小时计算,低头看手机3-5秒,车辆就已“盲骑”了21-35米!这段距离内任何突发情况都可能导致事故。还有,控制能力骤降,注意力分散,无法及时观察和判断周围交通环境变化,增加碰撞或摔伤风险。法律也明文禁止骑行时双手离把或手中持物。

  问:骑乘电动自行车时,头盔到底有多重要?乘坐汽车时要注意什么?

  答:正确佩戴安全头盔是发生事故时保命的“最后一道防线”,极其重要!有关数据表明:交通事故中,头部是极易受伤且后果严重的部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死亡事故中,约80%为颅脑损伤致死。研究证实,正确佩戴安全头盔可将交通事故的死亡风险降低60%-70%。

  如何正确佩戴安全头盔?首先要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头盔。其次戴上头盔后,务必系好安全卡扣(系带),确保头盔不会轻易晃动或脱落。头盔应水平佩戴,前沿距眉约两指宽,护住前额,后部护住后脑勺。

  乘坐汽车时,必须系好安全带。安全带的肩带要跨过胸腔,不要勒住脖子或滑落肩外,腰带要紧贴髋骨,不要勒在腹部,这样才能在碰撞时有效约束身体,分散冲击力。

  问:超载、改装电动自行车,这些行为有什么危害?法律允许电动自行车载人吗?

  答:超员乘坐和违规改装电动自行车是暑期常见且危害巨大的行为。超员的危害有:电动自行车设计载重有限,超员会大幅增加车辆重量,导致刹车距离显著延长甚至完全失灵,紧急情况下极易失控。电动自行车本身重心较高、平衡性差,超员后,在转弯、避让障碍物或遇到路面不平时,车辆稳定性急剧下降,极易侧翻。

  违规改装有诸多危害:私自加装遮阳伞(棚)会改变风阻,破坏车辆平衡性;改装电机、控制器、电池追求速度(有的甚至可达80公里/小时),远超国家限速25公里/小时,车辆制动系统、车架可能无法承受。超速行驶导致反应时间缩短,事故后果更严重。违规加装大功率电池、音响、灯光等设备,可能导致线路“超负荷”,极易引发自燃或火灾。改变车辆原有结构,影响安全性。

  法律规定,电动自行车可搭载1名12周岁以下儿童,电动轻便摩托车禁止载人。电动摩托车除驾驶人外可搭载1人,但不能搭载12岁以下儿童。提醒家长和孩子都要自觉遵守载人规定,拒绝乘坐超员车、改装车。保持车辆原厂性能,定期检查刹车、轮胎、灯光等。

  问:除了骑行安全,暑期带孩子出行,还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事项?

  答:暑期出行看护好未成年人至关重要。在车站、地铁、商场、景区等人流密集场所,务必让孩子时刻处于视线范围内,可为孩子配备联系卡或可定位设备,教导孩子紧跟家人谨防走失。夏季高温,驾车出行时,禁止将未成年人独自留在密闭车内,短短几分钟就可能造成致命危险。驾车离开服务区、休息站或目的地前,务必再次清点车上乘员人数,避免因疏忽将孩子遗落。家长务必教育孩子识别并远离高速公路入口,严禁行人、非机动车进入高速公路。高速上遇事故牢记:“车靠边、快警示、人撤离、即报警”。

  问:杜绝未成年人违法驾乘电动自行车,家庭、学校、社会该如何形成合力?交管部门有哪些具体措施?

  答:家庭监管是第一道防线。家长是首要责任人,要加强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清晰告知违法骑行的危害和后果。保管好家中电动自行车钥匙,不给未成年人接触的机会。发现孩子有骑行倾向或行为,立即制止并严肃教育。

  学校教育是重要阵地。学校应将交通安全知识融入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对发现的校内学生违规骑行问题,进行校内通报和批评教育,引导学生养成安全出行习惯。

  交通管理部门应该加强路面管控。在校园周边、未成年人活动频繁的路段,加大巡查力度,对未成年人违法骑行电动自行车行为进行查处。对违法者依法扣留车辆,并通报其所在学校和家长,责令加强监管教育。常态化运行“护学岗”机制,对校园周边发现的未成年人违法骑行行为及时教育、引导和处罚。通过媒体、社区活动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未成年人骑行安全法规和风险。

  守护孩子骑行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孩子的安全无小事。每一个年龄红线的设定、每一条安全提醒的背后,都凝结着血的教训和深刻的警示。让家庭、学校、社会携起手来,各尽其责,共同为孩子们筑牢交通安全的坚固屏障,让他们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暑假。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公安
   第05版:检察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法院
   第08版:关注
为孩子系紧出行“安全带”
太白民警排忧解难保安全
万元遗失财物“完璧归赵”
图片新闻
西安鄠邑开展渭河堤岸专项巡查
雨夜泥沼中的生死救援
西安碑林民警暖心救助走失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