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洪钧 通讯员 苏明泉 陈雯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不然这几十年的邻里情分怕是要闹僵了!”7月29日,岚皋县城关镇永丰村村民朱某紧握岚皋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调解员的手连声道谢。当天,城关司法所联合永丰村调委会,成功化解了一起因交通事故引发的赔偿纠纷,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基层治理理念。
近年来,安康市岚皋县司法局深耕主责主业,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专业化调解力量、多元化共治格局,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无论是剑拔弩张的现场冲突,还是积怨多年的纠纷难题,调解员们始终以专业素养沁润法理,以为民情怀温暖人心,让公平正义在基层可感可及,为基层治理注入坚实而温暖的法治力量。
“背对背”降温 解开“心头结”
回想起2024年11月15日的那起纠纷,当事人张某依然感慨万千。当时,因琐事争执升级,张某与朋友李某发生肢体冲突致李某受伤。李某情绪激动,扬言要对簿公堂。起初,张某对一时冲突伤害朋友深感后悔,但当听到李某“法院见”的话语后,其态度也变得强硬起来,双方矛盾急剧升级。
岚皋县司法局指派资深调解员介入后,调解员先采取“背对背”分头疏导策略。“面对面易激化情绪,‘背对背’降温更稳妥。”调解员首先安抚李某的激动情绪,引导其理性表达诉求,并从两人多年友情切入,语重心长地劝导:“真要对簿公堂,不仅情谊难续,他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他的家庭情况你也清楚,不光你和张某是朋友,你们的孩子也都相处得很好……”这番话触动了李某,浇灭了他心头的火气。随后,调解员依据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相关条款向张某释法,明确致人损害依法须担责,若对簿公堂,不仅耗时耗力,多年朋友情分恐难维系,还会对个人和家庭造成多重影响。同时,结合李某的伤情诊断,调解员依据人身损害赔偿标准,逐项测算出合理赔偿金额。
最终,张某一次性赔付李某6.6万元,两人握手言和。“不伤和气,又把道理讲得明明白白,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调解,我心服口服!”张某由衷赞叹。
攻坚破难题 架起“连心桥”
“奔波两年无果,没想到调解员真帮我解决了难题!”拿到15万元赔偿款的那一刻,陈某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2023年,陈某在务工时意外受伤,因责任主体模糊、伤情认定存疑,赔偿事宜久拖未决。
有30余年调解经验的屈鹏接手案件后主动上门走访,从生活近况聊到维权困境,用点滴关怀逐渐拉近距离、赢得信任。随后,她多次往返于施工单位、发包方、监理方和就诊医院之间,层层厘清责任链条;同时,联合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陈某提供专业法律支持,梳理证据、明确赔偿依据,筑牢维权的法律支撑。
最终,在多方见证下,责任方与陈某达成赔偿协议。“调解员待我像亲人,懂我的难处,把我的事情办得明明白白,真的很暖心!”陈某朴实的赞叹,道出了其对调解工作的认可。
专业化引领 织密“平安网”
从及时化解朋友冲突到攻克陈年积案,岚皋县司法局的调解实践,生动展现了调解工作既是化解纠纷的“灭火器”,又是预防矛盾的“防火墙”,不仅在于定分止争,而且在于凝聚人心、守护和谐。
近年来,岚皋县司法局着力构建“专业化引领、多元化共治”的调解格局,切实筑牢基层平安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该局建立常态化排查机制,聚焦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以及征地拆迁、欠薪讨债等重要问题,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底数清、情况明”;对不适宜调解或经多次调解未果的纠纷,耐心做好法律指引,引导当事人通过行政裁决、诉讼等合法途径解决,有效防止矛盾激化升级;积极运用“三力联调”“无忧调解超市”等机制,组织各级调解力量围绕重点人群、行业、项目开展深度排查,最大限度将矛盾消弭于萌芽;全面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选聘1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实现专职调解员县镇两级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58个,有专职调解员806名、网格员986名,构建起“村(社区)首调、镇联调、县精调”的三级联动网格,全县98%以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以化解。
田间地头的耐心劝说、工厂车间的细致协调、社区街巷的温情疏导……岚皋县司法局调解员的身影遍布城乡。这把闪耀着法治光辉与民生温度的“金钥匙”,正精准解开群众“心结”,精心编织起覆盖城乡的“平安和谐网”,为建设平安岚皋、法治岚皋筑牢坚实的法治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