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十年心结一朝解

——西安临潼法院雨金法庭“三级联调”促和谐

  高博 通讯员 林芳 鬲兴

  西安市临潼区油槐街道余家村,5米多高的木棉树下,10年不相往来的邻居,如今,并肩而立,一起望着那片即将收获的庄稼地。

  “等秋收了,新磨的苞谷糁先给你送一锅。”

  “对,我家院里的梨熟了,明天就给你摘一筐。”

  8月28日,当郭某对上门回访的法官说出谢谢时,这场持续10年的邻里纠纷,在临潼区人民法院雨金法庭法官王孟娜的调解下彻底化解。

  东西相邻,本应和睦相处,薛某与郭某却因两亩地上的木棉树对簿公堂。

  2013年3月,原告在自家耕地投资种植了500棵木棉树苗,后因长期疏于管理,导致树木杂乱生长。大树遮天蔽日,严重影响西侧耕地采光,造成被告所种庄稼连年减产,矛盾就此引发。今年1月,郭某多次与薛某协商未果,一怒之下挥锯将部分树木砍伐。薛某遂将郭某诉至法院,请求赔偿损失,矛盾彻底激化。

  判决能断是非,但解不开人的心结。办案法官王孟娜没有急于下判,而是依托法庭针对农村高发纠纷的“三个五”工作机制,把调解现场延伸到田间地头。她邀请街道综治中心、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同实地勘查,发现这些木棉树已多年无人管理,经济效益低,原告早想移除,起诉主要是“咽不下这口气”。

  以此为突破口,王孟娜从情、理、法多角度组织调解。最终,双方握手言和,主动撤诉。该机制通过标准化办理确保案件质量,以多元化解纷促进案结事了,成功将个案审理延伸为类案预警和系统治理。

  充满温情的调解,在这里并非个例。

  “多亏了法官帮助,拖欠2年的租金终于解决了!”3月4日,在临潼区相桥街道朝阳村村委会内,几十名朝阳村村民围在庭长王明星身旁,脸上洋溢着喜悦。持续2年的土地租金纠纷成功化解,26户村民的80余亩土地租金,总计26万余元,在法庭介入下终于有了着落。

  今年初,临潼区某种植场通过转包方式,取得了相桥街道朝阳村26户村民共计80余亩土地的使用权,用于葡萄种植。后因该种植场经营不善,导致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按约定向村民支付土地租金。此事直接关系到众多农户的切身利益,因租金未能兑现引发群众不满。

  纠纷发生后,朝阳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会同相桥街道司法所及时与法庭沟通。王明星果断启动“三级联调”机制,指导街道司法所和村调委会先行介入。调解团队在积极安抚村民情绪、稳定局面的同时,深入走访种植场以了解其真实的经营困境。经多次电话沟通、上门走访后摸清实情,种植场筹集租金需要时间。

  最终,在法庭指导下双方达成协议,租金分三期支付,比例分别为30%、30%和40%。既兑现了村民权益,又缓解了种植场压力。一场潜在的群体冲突,在诉前悄然消融。

  覆盖8个街道、107个行政村、辖区人口22万,雨金法庭是临潼区法院管辖面积最大、案件数量最多的派出法庭。家长里短、田埂地头,大大小小的纠纷不断发生。

  “一纸判决或许能实现正义,但不一定能解开心结。心结未解,案件就未了结。”这是雨金法庭干警们常说的话。

  为此,法庭构建起“三级联调”体系,整合法庭、街道、村委会三方力量,通过司法、行政、人民调解联动,将大量矛盾防范于萌芽、化解在基层。今年以来,法庭通过先行调解成功化解纠纷15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40%以上。

  如今,雨金法庭辖区的“无讼村”已增至9个,巡回审判点设有6个。法官们定期下乡开庭、开展普法,党建联合会还组织企业、农户共学法律、共解难题。

  夕阳西下,薛某与郭某并肩站在地头,望着那片即将丰收的苞谷地。10年积怨消融,邻里重现和睦。司法的温度,不只于纸面,更生长在田间地头。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检察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法院
   第07版:公安
   第08版:平安
宝鸡启动“一份爱心助见义勇为”公益募捐活动
十年心结一朝解
安康“天平护航与法‘童’行”护苗行动启动
图片新闻
“榆林检察大讲堂”专题讲座举行
脚步丈量民情 温暖关怀老兵
标识彰显关爱 检徽守护荣光
韩城公安开展业务能力比武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