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大鹏 通讯员 鲁森林
9月初,汉中市汉台区某技术学校发生了一起学生打架斗殴事件。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七里派出所民警迅速赶到现场,依法办理行政案件的同时,立即启动未成年人重点关爱工作机制。关爱室里,专职民警在家长和老师的陪同下,逐一对参与打架的学生开展矫治教育。在9月10日的回访中,民警发现孩子们均表现良好。这小小的改变,正是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分局构建未成年人防护体系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汉台分局坚持“家校社警”协同、“德法文技”并重,推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防治工作从“事后处置”向“源头治理”转变,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护学+教育+安防”
全方位守护校园净土
汉台分局发动多方力量,设立187个护学岗、38个校园警务室,日均组织156名护校警力、320余名群防力量、410余名保安力量,通过动态备勤、定点值守、区域巡防,以闪烁警灯和巡逻警车筑牢安全屏障。
为培育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汉台分局加强教育引导,设置187个“警察叔叔信箱”,畅通学生倾诉渠道,10名退居二线的中层领导担任法治副校长,通过法治班会、新生入校“第一课”等形式,开展“法治进校园”等活动223场次;同时,指导学校组建以保安员、男性青年教师为主的最小应急单元,开展技能培训、应急演练205场次,全面提升校园平安建设水平。
在安防方面,汉台分局结合学校地理位置、周边交通等要素,逐校开展风险评估,联合教体部门解决“设施安装不科学,无法发挥防冲撞作用”等隐患问题15个,确保全区校园防冲撞设施100%覆盖;利用暑假“窗口期”,滚动查验一键报警装备、消防设施配置,督促校园补齐监控盲点19处,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全联网、全程控。
“严打+干预+矫治”
全过程预防犯罪萌芽
汉台分局对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重拳打击性侵、暴力伤害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教唆、胁迫、引诱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行为,强化线索排查、治安检查、预警核查,推动快破现案、全链打击,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为更早发现和干预未成年人犯罪,汉台分局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干预机制,探索研发“未成年人犯罪”预警模型。该模型能够精准筛查未成年人失学辍学、夜间进出高危场所等异常行为,实现图片自动抓拍、身份快速锁定、一线实时推送;针对涉校、涉未成年人警情,快速控制现场、调查处置、掌握舆情,同时纳入值班局领导、所领导“两长盯办”内容,实时跟进处置,严防现实危害。
对于已经违法的未成年人,汉台分局加强矫治工作,探索搭建家庭、学校、社区、派出所“四位一体”帮教矫治网络。该分局梳理近3年来全区前科青少年、实质辍学等5类人员数量,常态监测、分级管控,14名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接受专门教育。七里派出所率先建设重点关爱室,通过教育疏导、以案释法,引导未成年违法人员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帮助他们重新回归正轨。
“联动+联合+联同”
全社会共筑关爱屏障
汉台分局联动处置涉未成年人网络舆情,紧盯敏感事件“现场、视频、人员、媒体、网情”五个关键要素,协同网信、宣传部门,建立涉未成年人网上异常敏感信息联处机制,落实“三不四查六早”措施,源头管控、实时跟踪,第一时间书面通报、核查处置涉未成年人舆情信息10条,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校园周边的行业场所也是未成年人保护的重点区域。汉台分局联合消防、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紧盯校园周边出租房、沿街店铺等重点部位,强化联合检查、集中清查、拉网排查、回头翻查,现场整治安全隐患420余处;督促旅馆业落实接待未成年人入住“五必须”规定,依法监管酒吧、网吧、KTV等娱乐场所,下发《公安提示函》312份,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为凝聚力量关爱未成年人,汉台分局拓展“阳光下的守护”法治公安主题宣传活动形式,联合共青团汉台区委、妇联、工会、交通等部门,开展“护苗”宣传活动258场次,发放倡议书1.2万余份,呼吁社会公众关注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同时,联动乡镇街道、村组社区,开展关心关爱留守儿童活动80余次,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未成年人保护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