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锋 通讯员 王昭
“遇到高年级同学拦着要钱,大家知道该怎么办吗?”9月2日,渭南市临渭区某学校内,临渭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正结合校园欺凌案例拆解法律边界、讲解自我保护技巧。检察官话音刚落,心理老师便以“情绪小测试”互动游戏切入,引导学生袒露“与同学闹矛盾后失眠”“因考试压力焦虑”等困惑。这一幕,正是临渭区检察院开展“法治+心理”融合宣讲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保护“重说教、轻疏导”的“痛点”,2023年以来,临渭区检察院主动探索,联合共青团临渭区委签订《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合作框架协议》,挂牌成立渭南市首家未成年人检察社会支持体系服务基地;携手市心理学会建设“未成年人检察司法社工工作站”,累计聘任22名专业司法社工,推动专业力量深度嵌入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日常,探索确立“法治+心理”的融合宣讲模式。
“宣讲活动不能‘一刀切’,要依据不同孩子的需求‘量身定制’。”临渭区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室主任马冬蕾的话,道出了该院精准施策的核心思路。
针对在校学生,该院聚焦校园欺凌、网络安全等常见问题,同步讲解“应对校园冲突”“防范网络诈骗”的法律知识,传授“情绪调节”“同伴友好交往”的心理方法,年均开展宣讲活动10余场。
对有特殊帮扶需求的涉案未成年人,该院联合区司法局常态化开展心理团建活动,通过游戏互动、一对一疏导助其抚平心理创伤,累计为40余名附条件不起诉及缓刑考验期内未成年人提供法治宣讲与心理疏导服务。
对于需要关怀的留守困境学生,该院联合市心理学会,累计发放《致留守儿童及家长的一封信》300余份,开设涵盖安全知识与心理技巧的定制化课堂4场,并为20余名家庭困难的儿童送上学习生活用品。
鉴于未成年人保护需多方协同、凝聚合力,今年该院提请区委政法委牵头,联合教育、公安、妇联等14家单位及各街镇成立工作专班,将打击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与心理健康服务作为核心任务,启动为期一年的“护蕾”专项行动,推动法治护航与心理关爱覆盖未成年人成长各关键环节。根据专项行动安排,9月至11月,该院联合相关部门走进辖区40所学校,开展“法治+心理健康”讲座。
从搭建协作平台、分群体开展“法治+心理”精准宣讲,到联动多部门成立专班、以“护蕾”行动统筹保护举措,再到推进校园宣讲全覆盖,临渭区检察院始终聚焦未成年人成长痛点,逐步筑牢“法治+心理”双护航防线。该院将继续深化协作机制、持续发力,既织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防护网”,又筑牢违法犯罪“预防线”,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守护中温暖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