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公益诉讼让无障碍设施用得好

  本报记者 郭朝霞 通讯员 程倩雯 左小莉

  “现在可不一样了,挂号处、取药处有低位台,厕所也装了安全抓杆,方便多啦!”9月4日,咸阳市秦都区人民检察院在辖区某医院对辖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整改情况进行回访时,一位坐轮椅的阿姨拉着检察官的手,说着身边的变化。

  今年2月,秦都区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接到群众反映:辖区某医院的无障碍卫生间无法正常使用,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如厕困难。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行动的命令。”承办检察官乔小妮立即前往现场调查取证。推开那扇写有“无障碍卫生间”的门,映入眼帘的却是堆满杂物的景象,本该畅通无阻的空间被挤占得满满当当。

  针对这条线索,秦都区检察院迅速启动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程序,对辖区6所医院、1个图书馆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情况展开“地毯式”排查。

  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场所普遍存在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情况——无障碍通道不防滑、无障碍厕所被占用,挂号、取药、收费处没有设置低位服务台等。这些“障碍”,给特殊群体的日常出行和就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堵点”和“痛点”。

  “无障碍设施建好了却没法用,这不仅是设施问题,还损害了残障人士、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乔小妮说。

  3月,秦都区检察院依法立案。4月,该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督促相关单位对无障碍设施不完善问题进行整改,为特殊群体就医、出行提供便利。

  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工作,督促涉案单位对照无障碍环境建设标准制定整改方案。涉案相关单位迅速行动,采用防滑性能好的材料对无障碍出入口进行改造;对无法正常使用的无障碍厕所进行清理疏通,并按照标准设置安全抓杆;在挂号、取药、收费处增设低位服务台。

  9月4日,当检察官再次走进这些场所时,眼前的变化令人欣慰。曾堆满杂物的卫生间焕然一新,干净整洁、功能齐全;曾让残障人士望而却步的通道,如今平坦顺畅;新增的低位服务台,让特殊群体可以平视工作人员,便捷完成各项手续。

  “小改造,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阿姨的这句朴素话语,是对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工作最真挚的肯定。

  “检察为民办实事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乔小妮坚定地说,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检察机关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的关键领域,它的每一个环节都关乎特殊群体的真实体验和切身利益。检察院将持续深入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工作,不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努力构建多方参与、共治共享的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体系,让特殊群体在社会的关爱和呵护下,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理论
   第04版:检察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法院
   第07版:公安
   第08版:平安
创新服务打造便民利企新高地
“漆水铁翼”巡逻队守护平安路
临渭检察法律服务护未成长
图片新闻
西乡法院专题培训强技能
公益诉讼让无障碍设施用得好
略阳检察禁毒宣传“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