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震 通讯员 师帅 王胜
在塞上古城榆林,“枫桥经验”为驼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警”色。位于城乡接合部的榆林市公安局榆阳分局崇文路派出所,下辖10个社区,守护着8.2万居民的安全。民辅警们以“党建红”为引领,厚植为民情怀、忠诚履职尽责,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履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庄严承诺。“按照省公安厅‘百千工程’总体部署,我们以标准化、责任清单化、发展智慧化为方向,深化‘两队一室’改革,融合科技力量,形成了‘主动+预防’‘传统+现代’‘警力+民力’的治理模式,开辟出一条多元共治的新路径。”7月31日,崇文路派出所所长王真介绍说。
矛盾不上交:多维治理筑牢基石
张阿姨与申大妈因拉电线问题产生纠纷,邻里关系一度紧张。崇文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走访中得知此事后,迅速联合街道办事处、电力部门进行调解,最终成功化解矛盾,恢复了邻里和谐。
崇文路派出所不断深化警网融合,充分发挥所长和社区民辅警在街道、社区两级班子中的作用,高标准运行警务室,与社区居委会实现融合办公。他们组织网格员、社区政法专干、保安等群防群治力量担任社区警务助理,推动警力下沉、力量整合、服务前移。通过创新“一看二坐三交流”调解法,设立“云上法庭”和“五治议事小屋”,并引入律师、法官、人民调解员等力量,形成“三调联动”机制,将矛盾化解在源头。3年来,他们累计化解矛盾1256起,调处率达98.2%。
平安不出事:智慧防控守护安宁
2024年7月,刘先生因忘锁车门导致车内18800元现金被盗。接到报警后,崇文路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迅速研判并锁定嫌疑人,仅用2小时便将其抓获,被盗现金全部追回。
该所深化“两队一室”改革,推动综合指挥室“智能化”建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一管三防”上。他们夯实“主防警务”,构建“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体系,确保街头巷尾警灯常亮。730名“驼城义警”化身“平安眼”,延伸了巡防触角。通过推行行业场所“3+”监管机制、实有人口“分级分色”管理等措施,崇文路派出所实现了警情下降、隐患清零。此外,他们还搭建了智慧化管理平台,利用无人机定线巡航、5G执法记录仪实时传输、智能警灯、高空鹰眼、感知终端等科技手段,构建起多维度立体防控网络。热力分析平台实时监测人流峰值,AI算法秒级预警异常聚集情况,实现精准布防,让平安触手可及。
服务不缺位:创新举措温暖民心
70多岁的王大爷从外地乘车到达榆林北站后失联。接到家属报警后,崇文路派出所全警出动,历时60多个小时终于找到走失老人,成功挽救了其生命。
这样的暖心警事在崇文路派出所屡见不鲜。他们推行“背包警务”,将服务工作“装”进背包,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在警务室及暖心警务会客厅内设立“警务超市栏”,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为群众提供“一窗式、自助式”服务。他们致力于打造“家门口的派出所”,整合居住证、行业许可等16类高频业务,提供“一窗办、跨省办、上门办”服务;同时,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配备身份证自助受理机、驾驶人自助体检机等设备,让群众不再“多头跑”。
崇文路派出所的民辅警们用脚步丈量平安之路,用温情化解矛盾纠纷,用科技赋能实战效能。13年来,辖区命案“零发生”,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4.6%、10.7%,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派出所党支部被榆阳区直工委评为“五星级党支部”,派出所也先后被评为“全省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全省“枫桥式公安派出所”、“百千工程”示范派出所,并荣立集体二等功。他们以“枫桥经验”新成效交出了一份“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平安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