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大山里的“三味”法庭

  通讯员 李從熇 本报记者 李煜

  8月23日,在镇安县人民法院木王法庭院内,庭长黄涛将一份调解书交到当事人手中。当事人眉头舒展,脸上露出释然的笑容。

  “咱在大山里办案,就得让乡亲们感受到司法离得近、靠得住。”黄涛告诉记者。木王法庭是县法院最偏远的法庭,辖区山沟纵横、住户分散。近年来,木王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与群众“心连心、手拉手、零距离”,形成了“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和“群众的事情热心办、能办的事情立刻办、一切事情依法办”的“三声三办”服务理念,培育出“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的“三味”法庭文化,让司法更接地气。3年来,法庭审结案件373件,调撤率81%,获得“青少年维权岗”“全省优秀人民法庭”等荣誉。

  厚植“泥土味”底色  扎根民心有厚度

  木王镇朝阳村村民刘某是从事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农户,因甘浙800KV特高压途经辖区,其中一塔基位于刘某林地山顶,物资输送线缆穿越林地高空,有时坠落物资,威胁刘某农业生产及人身安全。

  7月7日,刘某忧心忡忡地到综治中心求助。法庭入驻干警接到求助,考虑到特高压施工关键期与刘某中药材种植农忙季高度重叠,案件处理难度较大,随即联系村委会干部一同前往山林现场勘查。

  7月9日,在详细了解来龙去脉后,法庭联合镇村、综治中心、林业站及项目施工方齐聚刘某家中,对双方主张及现实困难进行“抽丝剥茧”,通过4小时的面对面沟通及“背靠背”疏导,促使双方达成一致:刘某与施工方采取错峰交叉施工,减少相互干扰,施工方向刘某补助6000元用于雇人集中施工,实现了双方利益的最大化。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在践行“三声三办”过程中,法庭干警深入一线,田间地头、乡村集市皆是倾听民声、回应关切的阵地。无论民生大事还是家长里短,干警们都以满腔热情、高效行动全力化解,尊重和融入辖区善风民俗、乡规村约,以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开展“方言司法”,努力让司法的“泥土味”扎根乡土。

  淬炼“汗水味”内核  实干担当有力度

  “1年半了,案子终于有结果了,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2月21日,柯某发自肺腑地对法官说。

  2023年8月,柯某父亲焦某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后诉至法院。案件办理过程中,被告何某坚决主张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认为这是导致焦某被截肢的主因。经对转院前后两院病案审查,办案人员发现当地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过错可能。经沟通,柯某决定先行起诉当地医院。案件最终被拆分为医疗事故及交通事故处理,其间经历因果关系及伤残两次鉴定。在鉴定的基础上,最终,该案在办案人员组织柯某、医院、保险、肇事者四方进行多次“围炉白话”式调解后画上了句号。随后,柯某给木王法庭及办案法官送去了两面锦旗,以示感谢。

  木王法庭以“迎声”扛起司法责任、以“答声”彰显专业耐心、以“送声”传递为民情怀,以“马上办”践行效率与勤勉、以“依法办”筑牢公正与严谨、以“热心办”锤炼纪律与作风,定分止争,敢啃“硬骨头”,以“汗水味”担当推动案结事了人和。

  夯实“人情味”基础  暖心服务有温度

  “我的直肠癌犯了,急需住院,请法庭解除对我账户的冻结……”4月16日,67岁的马某在老伴的搀扶下来到法庭。干警连忙上前搀扶,同时联系车将马某送去医院。

  马某与崔某发生民间借贷纠纷,2024年8月,崔某申请保全,马某账户被保全冻结,案件尚未进入执行。考虑到马某患病实情,法庭当即联系崔某,耐心做疏导工作。崔某念及与马某的亲属关系,同意解除部分冻结。法庭随即解冻3.5万元,马某得以及时住院治疗。

  此后不久,法庭得知马某存在一笔未履行到期债权,经沟通,各方一致同意将债务中的3.5万元转账至冻结账户,用于支付崔某债权。7月23日,崔某手拿执行款对办案人员表示由衷感谢。案件执行完毕。

  “我们既要讲法律,也要讲人情,既要讲尺度,也要讲温度。”黄涛说。木王法庭坚守公平正义底线,兼顾效率与公平,以真诚的问候、耐心的倾听、温暖的送别打造“有温度的司法符号”,力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以“三声”消除疏离感,以“三办”建立信任感,努力传承司法“人情味”,让公平正义之光温暖民心。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理论
   第05版:法院
   第06版:综合
   第07版:检察
   第08版:平安
澄城法院:刚柔并济破解公租房腾退难题
太白法院高效调解为企减负
蒲城法院开展市场监管执法规范化培训
旬邑马栏法庭开展巡回审判
黄龙法院化解交通事故责任纠纷
大山里的“三味”法庭
汉中南郑多方联合解决少年抚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