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面: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点击下载

网格足迹里的鱼水深情

  陈杰钢 通讯员 王淼仙

  “社区警务不能等问题找上门,得像医生巡诊一样,主动发现病灶、提前干预。”9月2日,西安市公安局未央分局未央湖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田力接受采访时,道出了他的工作心得。

  田力负责的辖区既有老旧小区,又有新建商圈,流动人口占了近三成,治安隐患较多,情况复杂。为了破解这个难题,田力琢磨出一套“三色走访”机制:把社区划分为重点关注的红色区域、动态观察的黄色区域、常态走访的绿色区域,每周雷打不动抽出两天时间“上门问诊”。

  去年夏天,田力在红色区域的书香水岸小区走访时,注意到3号楼地下室总有些陌生面孔进进出出,夜里还时不时传来奇怪的声响。这引起了田力的警觉。于是,他连着几晚蹲守在楼下观察,发现有人把地下室当成了杂物间,堆了不少易燃的纸箱塑料,甚至私拉电线给电动车充电。

  “这要是着了火,整栋楼都悬!”田力当即让物业整改,又联系消防部门一起“扫楼”,花了一周时间,清掉了辖区12处同类隐患。居民李阿姨每次见人都念叨:“田警官就像社区的‘安全雷达’,有他在,我们住着踏实!”

  针对辖区偶尔冒头的电信网络诈骗,田力更是把主动宣传做到了“无孔不入”。他翻出近三年社区里的诈骗案例,做成“反诈日历”贴在各小区单元楼门口,还不时更新防诈知识和警示案例;在老年活动中心开起“防骗茶话会”,用居民听得懂的方言把真实案例讲得活灵活现。他还带着辅警追着菜市场的人流、跟着广场舞的队伍进行“流动宣讲”。在田力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今年以来,未央湖派出所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明显下降。

  “最好的处置是预防,最低的成本是防范。”田力把预防警务的理念织进了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细节里。他牵头拉起的群防群治队伍,如今已有近百名成员:退休大爷大妈、商户店主、企业员工……他把各行各业的人组织在一起,成了社区里流动的“安全哨”。

  田力还根据季节特点,总结出一套“四季预防法”:春天重点查出租屋,夏天盯着夜市摊点,秋天整治校园周边,冬天狠抓消防安全。去年秋天,他照着“四季预防法”提前部署校园周边治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端掉了几个无资质的小吃摊,整改了一堆食品安全问题。靠着这股未雨绸缪的劲儿,该所辖区全年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了25%,成了名副其实的“平安社区”。

  “警察的职责不仅是办案子,更要暖民心。”在田力看来,做好“连心警务”就是要把群众当亲人,用真心换真情。在警务室里,田力常年放着3样“宝贝”:一本记满家长里短的民情日记,一张标注着特殊群体住址的便民地图,还有一部24小时不关机的服务电话。

  独居的张奶奶是田力记在日记本第一页的人。张奶奶的子女在外地工作,自己有高血压。田力每周都会去她家看看,送袋菜、帮着测测血压,逢年过节拎着年货节礼上门陪老人聊天。去年冬天,张奶奶半夜突然头晕得厉害,摸索着第一个拨通的就是田力的电话。田力10分钟就赶了来,背着老人就往医院跑,所幸老人没有大碍。张奶奶逢人就夸:“小田比亲儿子还贴心!”

  今年春天,辖区两户居民因为空调外机装在哪儿吵得脸红脖子粗,差点动起手来。田力接到求助后,分别到两家倾听诉求,随后拉着社区调解员、物业经理一起到现场,协商出了双方都满意的方案。“田警官调解有耐心,既讲规矩又讲人情,我们服!”当事人李师傅说。

  为了让服务更贴心,田力还推出了“预约服务”“代办服务”:行动不便的群众,他上门办户籍;上班族没空,他就利用周末时间开展集中服务。田力的民情日记里,记着哪家孩子上学要办居住证,哪家商户想办特种行业许可证……这些在别人看来琐碎的小事,在田力眼里都是关乎群众日子过得顺不顺心的大事。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安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公告
   第06版:法院
   第07版:说法
   第08版:聚焦
警察故事
网格足迹里的鱼水深情
“巧嫂子”调解队的警务智慧
24小时的平安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