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攀峰 通讯员 田鹏飞
“小韩警官组织起了一支‘巧嫂子’队伍,村里的大小事到她们那儿准能化干戈为玉帛。”8月25日,在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箭王村,提起西安市公安局阎良分局北屯派出所社区民警韩帅帅,村民许大妈笑着说。
入职仅两年的年轻社区民警韩帅帅联合村里的大妈大嫂组建“巧嫂子”调解队,用“警村共治”破解社区治理难题,让曾经的治安复杂村蜕变为平安示范村。韩帅帅也成为了公安阎良分局“三大警务”标兵。
初到箭王村,韩帅帅便面临棘手挑战:全村12个村民小组,外来人口占比超三成,出租屋、小餐馆等“九小场所”密集,邻里纠纷、盗窃警情、消防隐患频发,他的“书本经验”在这里没了用武之地。
转机源于公安阎良分局开展的“进百家门、认百家人、知百家事、解百家忧、暖百家心”,争创“零发案、零事故”社区的“五百一争”入户走访活动。
那段时间,韩帅帅每天扎在村里,帮老人缴水电费、给商户普及安全知识,渐渐发现村里的大妈大嫂藏着“大本事”——谁家有矛盾、哪户来新租客她们都了如指掌,乡音劝和比法律宣讲更管用。“这些热心的大妈大嫂不就是阎良版的‘朝阳群众’吗?”韩帅帅萌生想法,“社区工作不能单打独斗,得把她们组织起来,发挥警村共治的最大效能。”
韩帅帅当即行动,先找曾在村委会工作、威望高的李嫂,再邀擅长调解的王婶、熟悉村情的张大妈、热心的赵大妈,组建“村嫂警务队”,随后正式成立箭王村“巧嫂子”调解队。韩帅帅任队长,4位大嫂任“调解专员+情报员”,全新社区警务模式就此落地。
“化解矛盾不是一味搬运法条,矛盾调解光有法律‘硬度’不够,更需沟通‘温度’,还要有适合村情的‘乡土智慧’。”韩帅帅坦言,调解不仅要讲法,更要讲情,大妈们用乡音化解矛盾,比照搬生硬的法条管用多了。
在调解一起村民因下水道排水引发的邻里矛盾时,韩帅帅经过对法律知识的普及和讲解,双方还是各执一词,互不相让。他立刻请王大妈介入。老人几句家常话瞬间缓和了气氛。最终,在韩帅帅和王大妈的劝导下,双方握手言和,矛盾化解。
今年6月,村里两户村民因一棵老槐树起了争执。张家树枝伸到李家房顶堵塞排水管,李家未打招呼就锯掉半棵树,两家人险些动手。韩帅帅邀请“巧嫂子”调解队一同调解。王大妈先安抚情绪,点出双方问题;李大妈翻出两家人一起跳广场舞的照片,唤起往日情谊。最后,张家主动修剪树枝,李家道歉,纷争就此解决。
这种“社区民警+村嫂”黄金搭档工作法,不仅破解了年轻民警社区工作“水土不服”的难题,更探索促成了用法治融乡俗,让专业力量与民间智慧同频共振,使矛盾调解“法理情”相统一。
“巧嫂子”调解队不仅是矛盾化解的“娘子军”,更成了韩帅帅开展预防警务的“千里眼”“顺风耳”。村里住了陌生租客、谁家接到了诈骗电话、店铺消防器材是否过期,大妈们总能第一时间反馈。
针对村内外来人口多、治安复杂的情况,韩帅帅还带领“巧嫂子”建立巡防机制:重要节日联巡、风险部位必巡。商户们感慨:“她们比闹钟还准时,有她们在,村里又热闹又安稳。”
宾馆老板王大爷不会用手机登记旅客信息,赵大妈就同韩帅帅一起上门帮助记录;见商户“飞线”给电动车充电,大妈们会及时提醒整改。韩帅帅先给“巧嫂子”培训消防知识,再联合排查“九小场所”,对在餐馆营业高峰期出现的用电、用气、用火安全隐患,及时提醒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巧嫂子”参与联防联治过程中,共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0余处,收集有价值案件线索30余条,有效劝阻电信网络诈骗受害人15人,辖区治安刑事案件发案双下降。
从“单打独斗”到“警民同心”,韩帅帅用创新与坚守激活了社区治理“民间智慧”。“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用心用情做,就没有办不好的事。”韩帅帅说。